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七七事变
日本军国主义者一直没有停止他们的侵华步伐。他们强烈地认为,能够供应日本短缺资源的地区需要包括整个中国大陆,他们十分垂涎山西的煤炭、河北的铁矿等资源,从而把侵略矛头进一步指向华北地区。
1935年8月,日本陆军省提出所谓《关于对北支政策》,明白地提出要把华北五省变为“自治色彩浓厚的亲日‘满’地带”。11月中旬,日本军方策动的“华北自治运动”公开出台。1936年,日本驻在华北的“中国驻屯军”从1771人增加到5774人。他们完全置中国主权于不顾,挤走中国驻军,非法进占北京南部卢沟桥附近3条铁路的会合处丰台镇,并且设立军事指挥部。他们在平津近郊举行多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从每月一次增加到三五天一次,从一般演习到实弹射击,从白昼演习到夜间演习。日本空军的飞机也在平津上空任意盘旋。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华北各地早已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肃杀景象。
这一切,不能不使每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感到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一个从南方到华北读书的学生写信给《大众生活》主编邹韬奋说:“敌人的飞机尽在我们头上掠过,所谓野外演习的炮声震得教室的玻璃窗发抖,机关枪不断的响着在打靶。这一颗颗的子弹,好像每颗都打在我们心上一样的难过。先生,我们能念书吗?”这也许是今天的青年学生难以想象的。
这种悲愤的情绪郁积着、奔腾着、增长着,整个中国就像一座喷薄欲发的火山。从平津学生开始,掀起了席卷全国的一二九爱国运动。以上海为中心,成立起各界民众的救国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经历长征,到达陕北。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全国停止内战、合作抗日。这是全民族抗战能够实现的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就在1937年7月7日这天晚间,驻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演习中,日军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卢沟桥东的宛平县城搜查,这种无理要求遭到拒绝。20分钟后,那个士兵自行归队,但日军仍围攻宛平城,中国驻军奋起抗击。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事变的性质和是非没有任何可以争论的余地,但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却还要就此胡搅蛮缠。其实事情很清楚,中国在日本并没有一兵一卒,而日本却不顾中国主权,把军队强行驻扎在中国的领土上,任意采取军事行动,围攻中国县城,威逼平津和华北,使中华民族面对生死关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硬要狡辩,只能说其不知羞耻为何物。
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在7月8日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蒋介石也看到:“今日的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他在7月17日庐山谈话上说了一句名言:“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这句话受到国人普遍赞扬。
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就这样开始了。
全民族抗战带来了什么
前面说到,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中动情地说:“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
历史总是一环紧扣一环地不断发展而又有它的阶段性。“从那时起”四个字不能小看。作为新的“起”点,“那时”以后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不只是军事行动范围和投入力量的扩大,更重要的,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它使中国发生了哪些有着全局性意义的变化。
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5月提纲挈领地指出:“一个民族敌人深入国土这一事实,起着决定一切的作用。”第二年3月,他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从宏观的大视角出发,把党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并且指出这三个阶段革命的任务、联合的群众、革命打击的目标都有所不同。其中,他这样说:“革命的任务,三个阶段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第一个阶段直接的表现是反对北洋军阀,第二个阶段直接的表现是反对国民党,第三个阶段表现为反对日本侵略者及汪精卫汉奸。”
从这样一种全局性考察出发,可以清楚地看到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中华民族的民族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和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者的共同斗争,使各民族之间形成强烈的认同感,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从20世纪初开始,中华民族这个名称已越来越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共识。
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对华侵略,在七七事变以前和以后最大的变化是:从局部性侵略发展到全面侵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深入中国内地,占领了中国将近一半人口生活的广阔土地,在不少地区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改变了几乎所有中国家庭的生活。这种状况是以往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
实际生活的教育,是任何滔滔雄辩都无法相比的。在中国国土上发生的这种悲惨状况,决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改变的。只有当国家和民族有了前途时,才有个人前途可言。著名作家巴金1937年8月在战火纷飞的上海写道:“这一次全中国的人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把个人的一切全交出来维护这个‘整体’的生存。这个‘整体’是一定会生存的。‘整体’的存在也就是我们个人的存在。”多少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多少人抛弃旧怨而携手共同救亡,这在平时并不容易做到。
中华民族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这种万众一心的凝聚力是无形的力量,在以后一直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动力。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中国 日本 抗战 全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