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生命的标志是尊严:部分盲人群体生活现状调查
广西盲人按摩协会主席陶进,是位先天失明者,他非常喜欢画画 夏军/摄
黑暗中前行的力量:三名盲人按摩师的故事
(下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以一个柔弱女子身残志坚的故事,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光阴。
半月谈记者近日走近部分盲人按摩师,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感受他们的烦恼与快乐。在此撷取三名盲人朋友的故事,虽然自出生起就不曾看到光明,但身体上的残缺丝毫挡不住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追求。
班雪松:乐观上进收获甜蜜爱情
午后的阳光洒落在房间,33岁的盲人按摩师班雪松正专心地给顾客按摩。一旁等候的顾客,见有生人进门,连声提醒:“我已经预约了班师傅啊。”
班雪松因按摩技艺高,非常抢手。
1984年,他出生在广西宾阳县,在踏入这个世界伊始就失明了。和大多数盲人一样,长大后他找不到任何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21岁那年,班雪松离开家乡来到南宁,在残联的扶持帮助下,学习了按摩技术,成为盲人按摩群体的一员。
“其实很多盲人按摩师都不太喜欢这份工作,劳动时间长、得不到尊重、生活乏味,久了更反感。当时我也是做一天算一天。”班雪松告诉半月谈记者。
“我同很多看不见的人一样,整天怨天尤人。直到有一天,自己突然意识到抱怨没用,只能接受现实,于是想另找一种活法。”班雪松笃定按摩是他人生的出路后,就不想简单地混日子了,他想过得精彩些。“当时决定开始看书,从中医基础理论、生理学、病理学等书籍看起,就像大楼打地基。”
班雪松学得非常认真,一本书看六七遍,他尝试通过所学知识改进指法,帮顾客按摩。他一边按摩,一边向顾客介绍中医知识,让顾客十分信服。
大学生杨婕因为颈椎问题来到盲人按摩店,眼前这个小伙子让她感觉非常不一般,“你想不到他有多努力、多上进,刚忙完客人,就拿学习资料来听。他的学习资料太多了,我身边有不少健全人是‘啃老族’,完全比不上他。”杨婕说。
为了治好杨婕的颈椎病,班雪松认真找对策,用各种方法按摩,她的痛症逐渐减轻。杨婕发现,平日里洗衣、做饭以及一些简单家务,班雪松都是自己动手,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随着了解的深入,两人坠入爱河。“在我心里一直不把盲人看作残疾人,因为他们的努力是我们许多健全人都做不到的。”
如今,班雪松与杨婕已经有了自己的爱情结晶。
编辑:梁霄
关键词:生命 标志 尊严 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