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史上最大规模”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揭开哪些问题
田玉将说,华北化纤的锅炉在今年4月底已被贴上封条,5月初发现封条被风刮走,但一直未重启生产,直到6月中旬,迫于客户催单的压力,生产线上的工人便决定再次生产,但没想到锅炉刚点着,还在加热阶段,就被查处。最终,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被行政拘留7天。
记者来到华北化纤时,锅炉房的屋顶已被揭开一半,锅炉在通报下达的第二天从屋顶吊出,烟囱也被推倒,煤气管道均被拆除,锅炉房前的粉煤灰、煤渣也全部清除。
距离华北化纤有限公司不到500米的江北化纤也因撕毁封条、违规使用1台无环评手续的10吨蒸汽锅炉、1台导热油炉被通报。锅炉现已拆除,企业暂时停产,原来有160余人的企业仅留下几名工人。
江北化纤的工人刁兆敏说:“大家又不能干等着没有收入,锅炉工不懂法律,爬上炉子就把封条给揭了,老板事先并不知情。”
“清除‘散乱污’企业的难处,是人们意识难以转变,(人们)常抱有侥幸心理。”张治伟说,他们督查工作的重心就是“发现新问题,排查老问题”。他曾在督查时发现,有些企业在门口竖着“锅炉已清除、关门停产”的牌子,但进去之后仍烧着锅炉。
张治伟说,为最大程度地发现问题企业,他们会刻意避开省道、大道,专门选取偏僻小道和郊外进行排查,并通过奥威互动地图进行搜索定位,前往厂房集中分布的区域检查。此外,环保部也会通过热点网格分析法,利用卫星反演技术确定污染来源。
“为保证督查情况真实,我们每天排查的地方都是随机挑选,早上出发前,才知道要去的县城、乡镇,但也只是大致的方向。”张治伟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现场看到,当督察组到达一家企业时,会对现场生产迹象、锅炉拆除情况、排污设施是否完善等进行详细检查,随后要求企业出具营业执照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并在专用的“环境监察移动执法平台”上对该企业的名称和法人名字进行核对,确认企业类型、经营状态、经营范围,若存在问题,立即通过“执法平台”上报,并通知当地环保部门立即进行整改。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最大规模 大气污染防治 强化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