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家庭捍卫”服务无标准乱要价 律师:不具合法性
现状 销售胡吹无标准乱要价
有人跟踪,有人上兴趣班、租房,有人陪聊送礼物……付出了这样大的人力成本和精力,自然收费不菲,报价在6万元、10万元、30万元不等。“大多数演员不是我们公司的人,是外聘的,有时候直接从影视类学校找。”
虽然可能达成分离第三者的目标,但手段却是欺骗,这份钱挣得是否“心安理得”?对此,马先生认为,他的工作核心就是为了拯救婚姻爱情、修复家庭关系。不过,他也承认会隐隐担忧自身的处境,“这行业所有人都有化名。”在马先生看来,他帮客户的伴侣与第三者分离是一件“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的事,但也有人不理解。
“第三者劝离这个行业没有标准。现在有些机构,他们只是销售人员比较厉害,利用女客户的心理,宣称分离第三者成功率能达到98%、100%,但实际执行效果很差。”马先生说,“现在网上还出现了一些做法事的,说能让第三者分离,这怎么可能?”
■律师观点
服务不能违反公序良俗
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律师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矛盾纠纷的解决有四种方式,一是自行和解,二是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三是诉讼,四是仲裁。“这是国家法定的范畴,不是谁想来做都可以。”社会上出现了“家庭捍卫”“第三者劝退”这种服务,但行为不能违反公序良俗,这是民事行为的基本准则。第三者劝退师找演员来欺骗第三者,这种行为本身也应该受到谴责,这并非善意的做法,和“钓鱼执法”是一样的性质,本身不具有合法性。这种行为没有法律的依据,就会伴随着一些非法手段,比如跟踪、侵犯个人信息等。他强调,目的的正义必须通过程序的正义来实现,这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服务并不可取。
■专家说法
购买劝退服务可能被骗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李君甫认为,“第三者劝退”的做法是用非法的手段达到似乎正当的目的。“出轨是比较私人的事情,如果属于重婚罪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情形较轻的仅仅会受到社会舆论谴责,威慑力不够大。”李教授认为,处理家庭矛盾可以通过亲友调解,或者向心理咨询师求助,购买“第三者劝退”的服务存在被骗的可能。
北京晨报记者 张璐
编辑:梁霄
关键词:家庭 捍卫 无标准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