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一死两伤血的教训 这些老年人为何冒险暴走公路
老人为何爱组团暴走
为什么暴走能在中老年群体中流行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看看什么是“暴走”。在北京市从事健身行业的李俊雨向记者介绍说,暴走与跑步不同。跑步更偏向于私人,即便是约上同伴或者加入跑团,也并未有多少仪式感。暴走则有整齐划一的服装、色彩鲜明的旗帜、节拍明快的音乐、斗志高昂的口号,参加暴走的人排列整齐,行进速度比跑慢、比走快,类似竞走,“厉害的队伍能这样连续走1个小时”。
按照专业人士的说法,“暴走团”显然不是闹着玩儿的松散团体,要达到大规模,必须组织严密,结构清晰。
当重新梳理“暴走团”的定义后,也许人们或可理解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为什么会扎堆加入其中,并乐在其中。
“人口老龄化加剧,子女远在他乡,离退休老年人虽然年龄大了,但他们同样有社交需求,同样需要交朋友。”在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从事心理健康以及健康督导的张丽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另外,广场舞对技术要求更高,并非所有人都能学会,无法学会就没有参与感,而参与感恰好是鼓励老年人走上广场舞动起来的最初动力。“暴走团”则不同,人人都会走,人人走的都一样,相较于广场舞,它能更简单地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
正因如此,“暴走团”的参与者总量逐渐攀升,甚至能与广场舞并驾齐驱。同时,单个“暴走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在张丽看来,相关部门在规划城市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加速问题,没有留出足够的公共空间。当诉求不同的两方人共同出现在相同的公共空间时,矛盾必然出现。比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广场舞大叔怒揍篮球少年。然而,如果后者退让,就会出现“暴走团”占领机动车道的情况。“作为城市管理者,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引导暴走锻炼者遵守交通秩序、注意自身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开辟专门的步行通道,为市民健身提供安全的场所。如果有专门的城市人行步道,相信在机动车道上暴走的人群会大幅减少”。
不过,在法律界人士看来,公共健身场所不足不能成为“暴走团”走上机动车道的理由。
北京律师邹航对记者回忆说:“我上大学时,学校有个轮滑社。有一段时间,轮滑社成员觉得学校里空间太小,于是半夜出去扫街。他们戴着头盔、护肘、护膝,半夜在中关村北大街和北四环上滑轮滑。半夜没车,十多米宽的马路多爽啊,有不少轮滑社成员觉得自己成了马路之王。结果有一天,来了一辆满载的大挂车,出了车祸,有同学丧生。这起事故发生后,轮滑社再也不敢上街,只在学校里活动了。很多时候,只有出现血的教训乃至生命的代价,大家似乎才知道遵守规则。”(记者赵丽 制图李晓军)
编辑:梁霄
关键词:教训 老年人 暴走 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