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黄山汤口》为何能创出天价

黄宾虹《黄山汤口》
传统功力集大成
浑厚华滋见性灵
黄宾虹的山水画涉猎广泛,远学北宋董源、巨然、范宽,中习元代黄公望、倪瓒、吴镇,近法明末程邃。其中,元代的倪瓒、吴镇,明末的程邃,都对黄宾虹的山水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浙江省博物馆藏的一幅黄宾虹《临倪瓒山水图轴》,从画的题跋上可知是黄宾虹50岁左右画的,在用线勾勒和皴法上,早期黄宾虹曾效法倪云林。在湿法上,黄宾虹喜爱吴镇的处理手法。倪瓒的“干”与吴镇的“湿”,是黄宾虹早期所着意学习的。
在黄宾虹89岁时的一幅山水画中,他将自己的山水画追求与理念用题画诗娓娓道出:“唐人刻画炫丹青,北宋翻新见性灵。浑厚华滋我民族,惟宗古训忘图经。”由此,“浑厚华滋”成为黄宾虹山水画最突出的风貌与特征,也是黄宾虹绘画美学的核心。在他85岁画给友人的另一幅画中题到:“画当以华滋浑厚为宗,一落轻薄促弱便不足观。”而在90岁画的另一幅画的长题中他更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山川浑厚,草木华滋,董巨二米为一家法,宋元名贤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笔力是气,墨采是韵,逮清道咸金石学盛,籀篆分隶,椎拓碑碣精确,书画相通,又驾前人而上之言,真内美也。”
渴笔发挥新高度
以书入画第一流
黄宾虹善用渴笔,在近代山水画大师中不仅独创,而且第一。黄宾虹在89岁时的一幅山水画中题写道:“宋元人渴笔法,刚而能柔,润而不枯,得一辣字诀耳。”黄宾虹的山水画用笔辣,飞白尽出,将枯笔、渴笔用到极致,画中遍布书法中的篆书笔法。黄宾虹将自己篆书用笔的写法,引用到山水画创作中,“以书入画”,山石、树木、房屋的勾勒完全是篆书书法的用笔,这一点完全是独创。黄宾虹在一幅画中题写到:“前清道咸,金石学盛,绘画称为复兴,兹拟之。”可见,黄宾虹已经有意识地将金石趣味融入到自己的山水画中,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将渴笔发挥到前人未有的境界。
黄宾虹的“渴笔”得法于明末清初画家程邃。程邃善渴笔,其山水画被时人评为“润含春泽,干裂秋风”,这一点正是黄宾虹所心仪的,黄宾虹山水画的美学思想深受其影响。在他91岁时画的一幅画中又题写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垢道人从元季王黄鹤梅花庵一变其法,逴跞今古,兹试写之。”程邃善用渴笔焦墨,黄宾虹的山水画吸收了一些程邃的笔墨处理,特别是他晚年的“黑宾虹”画作,更是得益于程邃焦墨的启发,但进而又有自己新的创新和发展。黄宾虹的焦墨山水,近看像一团乱如麻的线团,但远看山石的结构分明清晰。晚年的黄宾虹将“渴笔”山水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编辑:杨岚
关键词:黄宾虹 山水画 黄山汤口 《黄山汤口》创出天价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