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形色各异的骗局怎么区分?社工揭秘十大乞讨骗局

2017年07月14日 17:18 | 作者:卢文洁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劝导乞讨者接受救助是难题

广州市某车站是鼎和社工“流浪乞讨人员介入服务项目”的10个驻点之一。7月12日,社工赖昌宏带着两名义工在这里定点驻守,从上午8:30到下午5:30,他们三人要沿着车站周边“巡逻”好多次。

遇到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衣食无着的,社工和义工会劝他们去救助站求助,广州有2个市级救助站、4个区级救助站。就在车站,社工赖昌宏遇到了从河南过来的一个流浪汉在街头徘徊。这个流浪汉是个残疾人,自称是来广州投奔在这里打工的妹妹,但搞丢了手机,身上也没有钱,已经饿了三天。社工告诉他可以到救助站去求助,救助站可提供餐饭和临时休息场所,社工还带他去市救助站的联系点。

“被人偷了钱包或者三餐没有着落的人会比较愿意去救助站,但有很多流浪乞讨的人不愿意进站,宁愿在街头乞讨。”社工赖昌宏无奈地说。有些人时间长了就成了职业乞讨者,劝导他们接受救助或者回归社会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案例:流浪33年 终回家乡养老

老年流浪乞讨者是“流浪乞讨人员介入服务项目”的重点对象,帮扶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他们返乡,回到户籍地养老安置。今年5月,鼎和社工就帮助68岁的老人孙树学回到家乡,而之前,孙树学已在外乡流浪了33年。

从1984年开始,孙树学就在广州流浪乞讨,常年露宿在火车站一带。去年开始,鼎和社工在火车站广场、兰圃等地多次看到他沿街乞讨的身影。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社工才逐渐取得孙树学的信任,“套出”了他的真话。原来,孙树学是吉林松原人,属于三无孤寡老人,按照政策这类人群可以享受当地政府的养老安置。

送回老家去养老安置是老人孙树学最好的归宿,社工想帮助他走上返乡路,但是却遇到了困难——因为多年在外,孙树学的当地户籍已被注销,成了个“黑户”。怎么办?社工拨通了松原市的市长热线,在市长热线的协助下,最终查实了老人的真实信息。之后广州市救助站市区分站联系上松原市救助站,当地工作人员在今年5月初来到了广州,离乡33年的孙树学终于踏上了返乡路。5月9日,孙树学顺利入住了松原市宁江区善友敬老院。

成绩:7月已劝导7人返乡

鼎和社工负责人王连权介绍,2015年11月起鼎和社工承接了流浪乞讨人员社工介入服务项目,他们采取驻点服务+巡查劝导的模式,劝导流浪乞讨人员弃讨返乡、回归社会。

鼎和社工目前有13名专业社工,但流浪乞讨人员多且分布比较广,有点“力不从心”。为此,今年7月起,鼎和社工采取“社工+义工”的驻点帮扶方式,在全市设10个驻点,招募了80多名义工,每个驻点派一名专业社工带着两名义工进行定时“网格化”扫街帮扶。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四劝一引”:劝导、劝离、劝站(劝导去救助站)、劝返和指引就业。从7月1日到11日,社工+义工队伍已经出动253人次,劝导流浪乞讨人员214人次,帮助7人送站返乡。(卢文洁)

编辑:梁霄

关键词:骗局 社工 揭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