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楼市调控不会“虎头蛇尾”

2017年07月18日 14:22 | 作者:王俊岭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回归居住已成共识

那么,未来楼市调控会否因为稳增长压力或购房呼声而“松绑”呢?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夏丹认为,当前调控政策呈现“限购+限贷+限价+限售”四位一体的严控状态。未来,随着调控效应持续发酵,市场将认同并习惯这种节奏,更多紧缩政策的出现和调控范围扩容也多在预期之中。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楼市调控政策恰恰是针对炒房需求所做的必要调整。”张立群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看源于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带来的不均衡。随着一线城市周边城市群的发展及诸多二线城市的崛起,这种不均衡有望得以缓解,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在房地产长效机制真正建立之前,中国仍将坚持因城施策的分类调控,不会反反复复、虎头蛇尾。

而在稳增长方面,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势头决定了中国不可能通过“松绑调控、刺激房地产市场”来实现稳增长目标。例如,目前中国创业人数已经超过德国人口总数,市场主体数量也超过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市场主体总数。共享单车、网络约车、快递送餐、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新业态保持强劲增长,不仅表明中国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更意味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有着十分坚实的基础。

长效机制加快脚步

调控政策保驾护航,长效机制加快脚步。稍早前,住建部印发的《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便被视为建立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一步。

针对房东随意提租等现象,意见稿提出,鼓励出租人与承租人签订长期住房租赁合同,住房租赁合同中未约定租金调整次数和幅度的,出租人不得单方面提高租金。同时,该意见稿还提出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住房租赁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房地产估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国家发改委学者撰文指出,当房地产市场呈现过热态势时,市场自身修复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甚至在一定条件下难以自我实现均衡,因此适时适度的行政干预是必要的。同时,实行购租并举,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重要途径。

“未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加大住房土地供给,发展租赁市场以疏解自住刚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楼市的分类调控政策,缓解楼市局部过热,防范相关金融风险。”张立群建议。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调控 楼市 房地产 市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