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高温天劳保法规落实如何 有企业以饮品冲抵津贴
□本报记者 陈磊
为了确保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下安全健康工作,2012年6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截至目前,该办法已经实施4年,又恰逢今年出现酷暑天气,这一办法执行情况如何?《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7月13日,北京,当天最高气温达到36摄氏度。
11时许,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栋写字楼前的广场,如约见到快递员唐文,他正在从快递车上往下卸快递,卸下来的快递件码在一辆小推车上。在未来的两个小时内,他要把近50个快件送给客户。
广场上没有任何遮阳设施,也没有一棵可以乘凉的大树,广场周边的大树上,知了使劲儿鸣叫。站在酒店前的广场上,汗水直往下流。
唐文今年不到30岁,已经在这家快递公司工作了5年多,目前负责朝阳区两栋写字楼和一个居民小区的快递业务。在正常情况下,他平均每天送快递百余件。
记者面前的这栋写字楼是一家酒店,20多层,除了部分楼层为酒店房间外,其他楼层分布着上百家公司。
唐文熟练地按照楼层码好快递件,楼层高的在上面,楼层低的在下面。做完这一切,他才举起胳膊,擦了擦脸上的汗水。
然后,唐文拉着小推车,转向酒店大门右侧。“酒店物业规定,我们穿工服的只能走货梯,不能走客梯。”他解释说。
穿过一条过道,连续推开两道消防门,唐文带着记者到达货梯前,这里既不通风,也没有空调,一股闷热气浪迎面而来,衣服瞬间粘在身上。
在电梯里,唐文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他刚到快递公司的时候,主要负责送居民小区,两年前调整到现在的区域,每天早上七八点赶到公司站点,分拣、装车,再开着电动三轮车到达送货区域。
“每天少则70多个件,多则100多个件,一趟拉不完,多的时候一天从站点到工作区域来回三四趟。”唐文说。
编辑:梁霄
关键词:高温天 劳保法 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