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石头上脱贫”的那些人那些事
一种斗志:啃贫困“硬骨头”
“问题拖沓不解决的要坚决问责!”“明年的道路硬化要提前考虑。”“年底了,要去老乡家串串门。”……
去年12月11日晚8点,禄劝县委办公楼5楼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在各部门和乡镇汇报完本周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后,县上的领导便开始问诊和“挑刺”,并布置下周“作业”。
从2016年1月31日晚上8点第一场“脱贫摘帽周”工作例会开始以来,例会每周一次,雷打不动。副县级及以上干部、各部门一把手、各乡镇党委书记等按时参加,除介绍工作进展外,也不避讳问题。如果进度不理想,县领导现场当面批评,毫不留情。
这是集中“会诊”的时间,以周为节点来推动脱贫工作的方式,成为“禄劝特色”。“脱贫摘帽是在打仗,状态半睡半醒就会打败仗。”以周为节点,就是要强化干部执行力,以快节奏扎实推进工作。
“脱贫摘帽”担子重,这让党员干部不能丝毫松懈。“乡镇每周一要开脱贫工作部署会,周五开总结会,周六针对问题要集中讨论,甚至细到对具体农户进行专门研究并制定对策。”去年8月,付应芝到翠华镇任镇党委书记后,3个多月跑了17个村委会205个村民小组,写下两本厚厚的《脱贫摘帽工作日志》。
付应芝说,这样的日志干部职工人人都有。致贫原因找准了吗?家庭收入靠什么?怎么帮他们脱贫?……这些既是思考内容,也是实施方向。
禄劝形成了“县委抓书记、书记促干部、干部带群众,县委政府抓乡镇、乡镇抓村组,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工作模式。
禄劝县负责人表示,一直“等靠要”,外力再大也难奏效。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干部群众的主动性是根本。
禄劝去年打了“三个百日会战”:2月下旬至5月底,重点抓好发展生产、基础设施建设;6月初至9月上旬,重点组织“回头看”,查找薄弱环节,查缺补漏;9月中旬至12月底,重点巩固成果。
“三个百日会战”对接群众需求、尊重群众意愿,突出“房、路、水、业”,扎实地干了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教育扶贫、医疗保险救助、社保政策兜底、外出务工增收、扶贫党建双推进、社会结对帮扶“十大工程”。
各级党员干部职工找项目、筹资金,寻支持;下基层、进农家、到工地、入田地,推进基础建设,开展产业扶持……
编辑:梁霄
关键词:脱贫 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