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浙江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一科:献血车里书写热血青春
“我为七一献热血”活动。浙江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一科供图
劈波斩浪 积极面对工作挑战
或许很多人以为,无偿献血工作就是采个血,其实他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其实,工作压力也挺大的。2011年,由于郭美美事件网上的恶意炒作,街头献血和高校学生献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看着空荡荡的献血车心里特别着急。”回想起几年前的事情,周丽眉头紧锁。
“当时就觉得不能让这种情况再继续下去了。我们青年文明号的成员群策群力,想了许多办法。”周丽对记者说。
“比如在高校献血方面,由于同学们都喜欢上网,我们就通过网络和学生们开展互动交流。由于白天同学们要上课,我们就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给他们做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负责高校献血联络的周丹护士向记者介绍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据了解,2013年高校的献血情况就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总献血人数达17897人,比2012年增加3897人,献血量上升138.08万毫升,增长36.7%,临床用血压力得到了缓解。
“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临床用血量在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断攀升,而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临床用血量的增长速度。”献血服务一科金志坚科长向记者介绍。
“目前临床60%以上的用血量来自街头献血。天气寒冷或者持续高温天气、电商行业快速发展,这些原因都使街头人流量大大减少。加之整个社会对无偿献血的知晓度低、社会氛围不够浓厚,都使我们的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金志坚说。
在临床用血量持续攀升的今天,血液采集任务的艰巨常常让他们无心睡眠,社会的质疑也会让他们常受委屈。
为了让大众关注献血,每季度,青年文明号都会开展市民开放日活动,进行知识讲座和献血环境参观,为市民答疑解惑,让广大市民从心理上接纳无偿献血。此外,还会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对于工作中的困难,献血服务一科始终积极面对。
“献血者的理解和支持、患者的微笑和感恩是支撑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徐瑶瑶,一位漂亮的85后护士这样说。
青年争先,文明向前,“青年文明号”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责任。
虽然不上手术台,穿着白大褂的“血液人”做的却是一项足以影响全社会的工作。他们在提供挽救患者生命的血液同时,也在传递城市文明。
编辑:梁霄
关键词:浙江省 血液 中心 献血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