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守望者王炳交:14900多个日夜 胶州湾畔的灯塔人生
一盏“航标灯”
能干肯干,精益求精。这些工作中的优秀品质,在生活上,王炳交却截然不同。
“灯塔里的一寸一米,一窗一阶都是他的宝。他要守着灯塔,俺们这个家就只能守着他。”走进王炳交离灯塔不到20米的家中时,老伴宋素娟告诉记者,自己是青岛本地人,家住在市区,可结婚后发现,王炳交天天往灯塔跑,自己常年身体不好,也是为了心疼丈夫,后来就把家搬到灯塔边的平房里。
“就是寂寞,可他高兴,我和孩子慢慢也习惯了。”宋素娟说,为了排解寂寞,平时自己就把家里装扮得花花绿绿。
王炳交的家,就像一个小博物馆。这套自己搭建的小平房内,每个房间都不大,却个个打扮得十分别致。客厅挂满了王炳交的各种合影,有与部队官兵的、有与当地小学生的……径直往前右拐走进一个小房间,则摆放着不少和航海有关的照片、资料图,有中外灯塔,德国的、法国的。再往里就是王炳交搞发明创造的工作室了。
“咦,你家卧室床的斜上方,咋有个‘天窗’?”面对记者的发现,宋素娟笑着道出了原委。原来,这是王炳交工作多年来留下的“职业病”。按规定,王炳交和同事两天一倒班,值班的时候24小时不能离岗,下班了就可以好好休息了。可这个灯塔长就算不值班,心里也不踏实。经常半夜跑到屋外看灯塔有没有异常。有时大冬天的还起床几次,为这事两口子没少拌嘴。后来,王炳交想出来一个办法,在自家的屋顶上对着灯塔的方向开了个天窗,这样终于不用夜里往外跑了,半夜躺在床上,睁眼一看,灯塔亮着,接着就又睡着了。
开“天窗”化解了“夜起”这道梗,而每年回不回老家过年,则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
“1988年生下来后,就回日照爷爷家过过一个春节。俺爸年轻的时候,说要多把团聚的机会让给老同事,后来年纪大了,又说要照顾年轻人。你说我们能咋说?”儿子王龙强现在也在灯塔做社会化工作者,他告诉记者,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己似乎有点明白父亲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彪劲”。
“灯塔是船的航标灯,塔长就是塔的航标灯。全国劳模这份天大的荣誉,激励我这盏灯越照越亮。”在工作日志上,王炳交这样写道。
编辑:梁霄
关键词:守望者 王炳交 胶州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