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博士学重庆话进山 贫困村变“农业生态园”
全心扶贫
成了“泥脚杆博士”
2007年,董鹏博士毕业后本来有机会去高校任教,但最终他选择来到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成为了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
“说普通话始终感觉很生分,啷个和农民打交道嘛?”为了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山东人董鹏开始学重庆话,穿胶鞋、戴草帽,与农民称兄道弟,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成了“泥脚杆博士”。
董鹏硕士、博士都读的植物保护专业,作为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和技术支撑的专业人才被分到对口区县潼南,帮扶当地蔬菜产业发展。从2014年开始,董鹏就成了潼南的常客。
“多的时候,一周就要来三次,都是自己开车来,只要我们有需要他立刻就来,有时我们都不好意思打电话了,但他估摸着蔬菜的生长情况,自己就来了。”潼南农业园区管委会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员王保军说,董博士作为科技特派员前来服务,不仅不收一分钱,工作比他们还上心,除了带来先进的技术,还帮助他们对潼南的蔬菜产业发展做了规划。
因地制宜
贫困村变田园综合体
潼南太安镇蛇行村是贫困村,村名因地势得名,整个村子地势狭窄,坡地、林地多,土地条件很不好,没有形成特色产业,一直难以脱贫。2015年5月,董鹏第一次进村了解情况,就为该村的脱贫致富想办法。
“前后考察了半年,决定从当地的区位优势入手,建设生态农业园。”董鹏说,蛇形村交通便利,离潼南城区只有十几分钟车程,从主城区过来也只要1个多小时,当地有水田,有种植莲藕的习惯,于是他规划建设以种植荷花、有机莲藕和有机水稻为主的生态农业园,以观光农业为平台,以科技为支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脱贫。
今年7月17日,作为重庆首个探索农业与旅游融合新模式的香水百合田园综合体正式开园,蛇形村与周边的几个村正在建设为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产品深加工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五百亩的荷塘基地里莲叶田田,按照董鹏建议引进的太空荷花等各种荷花朵朵盛开,有机水稻喜获丰收。
“现在农民按照标准化有机农作物的生产方法种植水稻,用杀虫灯、稻田放鸭子的方法来灭虫,用有机肥料来灌溉,虽然每亩产量下降,但收入提高了。”董鹏说,以前稻谷一斤只卖得了1块二三,现在有机稻谷能卖到9.9元一斤,收入翻了倍。同时,农民通过在当地企业务工、土地租赁等方式增收,2016年底就实现了脱贫。
编辑:梁霄
关键词:董鹏 蔬菜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