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从“社交兽”到“学院派”,小龙虾的跨界你不服不行

2017年07月28日 16:48 | 作者:冯玲玲 夏宾 | 来源:国是直通车
分享到: 

大生意,不容易

虽然小龙虾的确具有千亿产业规模,也引来了各方入局,有高端化、品质化的趋势,但小龙虾市场也存在许多行业痛点。比如,季节性供应,销售周期短;供应链分散,缺乏统一的生产规范和制作标准,小龙虾质量良莠不齐;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并没有从产品本身做到差异化竞争等。

餐饮老板内参的数据显示,每年有10万人投身小龙虾市场,在3万亿的餐饮市场中,小龙虾占比达7%至8%。但同时另一组数据又表示,每年冬天,国内95%以上的小龙虾馆都会关门或歇业。

作为一款季节性食材,小龙虾有着有明显的消费淡旺季。通常而言,吃货们对小龙虾的关注在4月骤升,5月至8月保持高位,9月逐渐萧条。冬天因为货源奇缺,价格通常是夏天的数倍,贵的让人难以下筷。这样一来,小龙虾一年基本只有四五个月的生意。

于学荣也认为小龙虾的产业化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隐患。他指出,小龙虾产业的品牌性还不强。从养殖到研发、生产、加工、再到门店,目前还没有全产业链、互联网化发展的品牌产生,全产业链的整合还需要加强。

另外,最重要的仍然是食品安全。由于小龙虾产业缺乏统一的生产规范和制作标准,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的“龙虾门”事件时有发生。

近几年,当小龙虾受到人们的热捧,出现爆炸性的需求增长时,价格也开始急剧上涨。南京龙虾餐饮创业先锋的候选人之一,“80后”蔡超告诉国是直通车记者,在11年,小龙虾采购价18元左右一斤,到2016年采购价已经达到50至60元。

蔡超表示,现在小龙虾产业中存在市场信息传达不通畅的问题。因为在养殖户和商家之间还有中间商,希望未来中间商和养殖户的角色可以整合在一起,提高市场信息的有效流动,防止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冯玲玲 夏宾)

编辑:梁霄

关键词:社交兽 学院派 小龙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