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新工科如何走出地方道路? 高校要把握好大趋势

2017年07月31日 18:52 | 作者:王庆环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以“新工科”助力转型发展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2014年以来地方高校面临的最迫切的改革与发展重任。虽然地方高校转型的方向明确为“应用型”“地方性”,但“转什么”“怎么转”“谁来转”“转到哪”仍然需要地方高校通过具有实效的实践来回答。在这种情形下,“半路杀出”的新工科因为在理念和实际操作上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具有很好的契合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指导性,而受到地方高校的青睐。

比如新工科建设强调“交叉融合”。“新工科建设应对的是新经济,新经济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概念,我们在转型中就要注重这个特征。”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张根华说。他所在的学校重点建设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交叉融合了物理学、材料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瞄准的是江苏省在光伏产业、锂电产业、新能源汽车、沿海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上进行布局形成的产业链。

再如新工科建设强调“动态”。“新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因为经济发展总是在推陈出新。相应的,新工科建设要有动态调整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在转型的时候要结合大众需求、市场需求、产业依托和学校条件,动态地设置、调整、撤销专业。”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副院长崔骥说。最近,他所在的学校停招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新增了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还重点建设了机器人学院、大数据学院,虽然这所学校是一家独立学院,但受益于灵活调整,上述两个学院已入选教育部的计划或项目。

还有新工科建设的核心定位是“人才质量”。“提高质量是所有高校的命题,但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却有不一样的内涵。新工科建设提出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努力培养不同类型的卓越工程人才,这是我们在转型中需要把握好的重点。”

常州工学院副校长王传金说。常州工学院以常州市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链和十大新兴产业“因地而设”十大专业群,针对生源的多样化,提出培养卓越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复合应用型三种人才,分别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新工科建设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议地方政府尤其要在专项资金和政策上进行支持,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助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张大良说。(本报记者 王庆环)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新工科 地方 道路 高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