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一个系300多人每年实习才20人 大学生实习有多难?
大学生实习有多难?
今年暑假,在一家中央媒体实习的武汉学院新闻学大二学生刘逸鹏告诉记者,他们系有300多人,每年能够被学校推荐,或者自己找关系去实习的不超过20人。
小刘说,按照学校的“3+1”的培养模式,新闻专业学生被要求实习1年。“实习前,学校会统一下发企业的通讯录,让学生自己去投简历、联系,但这些公司大多是新兴的小型民营企业,好多都专业不对口。”小刘说,一些同学是去复印店盖几个公章交差。
“学校要实习学分,学生也想通过实习积累就业经验,可找个靠谱的实习单位太难了,不是遇到黑中介,就是被当成‘廉价劳动力’。”采访中,不少学生都抱怨实习经历不如意,或是收入与所得差距较大,或是干脆被当成“勤杂工”。
因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或是忙于考研、找工作而无法实习,一些学生还采取买假实习证明的方式换取学分。在一些网站输入“购买实习证明”进行搜索,商品信息多达数十条,交易信息也在暑期迅速增长。
“实习难”难在哪儿?
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教师田冠仁说:“很多企业有暑期实习需求,但是这种需求没有很好地传递到学生身上,一些学校对接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渠道不畅,学生和企业信息不对称。”
从2014年开始,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建平,连续3年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关注大学生“实习难”。在他看来,造成“实习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家层面上缺乏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或鼓励企业支持大学生实习活动,缺乏激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保障措施。
采访中,一家岗位专业性比较强的企业人事专员明确表示,公司不愿意招实习生,“学生掌握技术要领至少得花上一两个月,可大多一学会就得走人了,企业得不偿失。”
编辑:梁霄
关键词:每年 实习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