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帮刑释人员归社会 一老板为“浪子”新生创条件
长春晚报记者 董弘琢
对于刑满释放人员,很多企业说“不”,刘柏林则不同。他为刑满释放人员和社会就业之间搭建了一座彩虹桥,让“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有家可归。几年来,已陆续接收400余名刑满释放人员,培训261人,培训后在企业就业98人……
大爱无疆
为“浪子”新生创造条件
退休前,刘柏林任武警吉林省消防总队后勤部副部长,上校警衔。在离职前最后一次述职时,将“论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作为结束语。“唯有选择创业,才能站在报效祖国的‘第一线’,才能离我的梦想更近一些”。刘柏林从退休的第一天起就来到吉林省华邦汽车维修养护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在全新的领域,没日没夜地摸爬滚打,亲戚朋友、战友同学都知道他退而未休,开始下海经商。
刘柏林的妻子曾是一名刑警,深感那些犯罪的年轻人走出监狱后生活艰辛,易被社会边缘化,成为社会的隐患,建议华邦集团录用释解人员。三年过去了,企业扭亏为盈。刘柏林觉得时机成熟了,正式提出要安排一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到公司来就业。想法一经提出,语惊四座…
当时,公司管理层对于刘柏林的提议有想法,可以用二个字概括:“难”和“怕”字,即难教育、难管理,担心给企业造成混乱,影响经济效益。怕打仗斗殴,怕影响修车质量,怕旧病复发。公司的普通职工也觉得接受那些刑释解教人员缺少安全感,不愿意与他们同吃同住。一时间人心惶惶,议论纷纷。
针对这些问题,刘柏林毫无动摇,说“释解人员需要社会帮助、渴望援助,尤其是对那些‘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更是面临着生存和就业的两大难题,安置释解人员不仅仅是解决了他们个人生活难题,可以加快他们尽早融入社会大家庭,更是缓解了社会治安难题。”
编辑:梁霄
关键词:刑释人员 社会 老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