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静海“蝶贝蕾”起底 受骗者八成大学生

2017年08月07日 07:05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他们称,“我们干的是直销,卖化妆品。这个村子有好多家,各做各的,每个公司做法不一样。”

其中一人告诉记者,“公司”要求不严,不会打人,有吃有喝。“想回家是可以走的,我是不想走。”工作“不算合法但也不犯法”,“我们有产品,以后会有很多门店。现在可能不挣钱,但以后能挣的。做这个的人也不一样,有人几个月、半年就挣到钱了。这里做得好的话,挣几百万也不难。”

二人承认,家里不支持,“跟他们说不清楚”。但在这里吃住都能保障,也能用手机,“不同公司规章制度不同,我们要求不能喝酒,有些公司要求不能打架,否则会被开除。”

对于“生活有保障”,李军表示,皮肤较黑的男子常买便宜食品带回去,三四个人的量。“他身上很少有现金,每次最多花十几元,钱是别人通过手机转的。还买过两次啤酒,两块钱一瓶,喝不完就存在店内,下次来继续喝”。

“蝶贝蕾”

三两天就被骗进来一个

“来的第一天,组织会强迫新人打电话报平安,并强调已离开天津,全程有数人监视。”

——传销受害者

静海传销中,“蝶贝蕾”尤以为盛。据平安天津官微通报,该传销组织规模庞大,等级分工明确,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参与者达7000余人。其中,在静海及周边地区发展传销人员达1600余人,占比近23%。

早在2006年,“蝶贝蕾”传销案被山东聊城警方破获,涉案者达50余万人,涉案金额20亿,犯罪嫌疑人遍布30多个城市,是彼时全国破获的最大传销案。

去年11月底,大学毕业生海啸(化名)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希望找份软件开发工作,被骗入静海上三里村一处蝶贝蕾传销窝点。

“三两天就会被骗进来一个。有人在外面避警时趁人不注意逃跑,也有人晚上翻墙逃跑(传销人员一般租住低矮平房,两米多高)”。海啸说,很多人没跑掉又被抓回来,踹上几脚,再遭“大佬”一顿训斥,并面临更严格的监视。

他回忆,传销组织者监视、控制人身自由,甚至动手打人。此前有人借上厕所喊“救命”,被按在地上打,居民和房东听到后报警,全部团伙被带去派出所。“在传销组织内部,如果打人,一旦被抓损失就大了”。

“蝶贝蕾”传销,以高端化妆品吸引传销者入会,缴纳2900元“会费”,即可入伙。组织内部分工明确,分为会员、推广员、培训员、代理员、代理商五个级别。上百人分布七八个窝点,到达培训员级别,就可管理窝点。

“组织者会告诉新人,做到代理商级别每月可以拿到3.8万元,出局的话,奖励290万。”反传销协会成员张明(化名)介绍。

在传销培训和宿舍现场,记者均未看到蝶贝蕾产品的踪影。张明介绍,产品只是概念,并无实物,参与传销者不断发展,成员获得收益,从而获取分成。

多名曾被骗入静海蝶贝蕾的人员也证实,只知道这是一种高端化妆品,不管买多少套,也没给过实物,更没见过产品。

海啸花数万元后,升到管理层,获得一定程度自由,最终伺机逃脱。

“洗脑”是传销的重要环节。海啸介绍,通常是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比如平时会聊“怎么成功”类的话题,吃饭时强制规定每人都要讲话,讲怎么提高身价等。“进传销后要交钱,很多人交了钱觉得不甘心,只能继续干了”。

此外,新人入会,先将手机控制起来,每次通话,全程有人盯着,一旦用完立马收走。还会将新人“软隔离”,阻止新人跟其他人交谈或逃跑。

传销“围城”

静海传销案占全市过半

“今年以来,破获传销犯罪案件81起,刑拘252人,清理窝点168个,遣散1160人,解救被骗参与传销人员160名。”

——天津警方

“去静海殡仪馆。”

“你们是不是去找传销的?我每天接触很多打车的传销人员,还有来救人的,都去殡仪馆。”出租车司机说。

他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就陆续有乘客来静海找亲属,最近三四年,寒暑假尤其多。“都是来找大学生的,有时一天能遇到两三个。”

殡仪馆附近村民提到,传销人员经常来此“上课”。

双塘镇八里庄村也有村民称,田间树林里,常有传销人员聚集。“每天早上四点多就来了,到晚上才走,有时就住野外。”

新京报记者连日来探访发现,在静海大口子门村、小口子门村、曹官庄村、大河滩村、小河滩村、三街村、新一街村、花园村,上三里村、下三里村等地,均有传销人员的身影及窝点。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站收录,2012年至今,天津法院一审审结的231件传销案,116件发生在静海,占比过半。此外,16个区中,距静海较近的武清区(25件)、滨海新区(25件)、西青区(13件),传销案件也相对较多。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静海“蝶贝蕾” 受骗者 八成大学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