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肖飞:自食其力,九年如一日撑起贫困家庭感染乡邻

2017年08月07日 14:53 | 作者:赵立兴 |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不离不弃圆家庭

肖飞的丈夫吴军家里有七位平均年龄达63岁的老人,其中吴军的父母、叔婶、伯父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母亲和婶婶腿部有残疾,母亲是聋哑人,大伯视力障碍,养父患有肺气肿,养母体弱多病。

四家合一,正房是一间三柱二瓜的木瓦房,其中两间没有板壁,用木板栏着,木板之间裂开巴掌大的隙缝。屋顶的瓦片乌黑,且有不少破裂,或缺边掉角。为了改善住房条件,夫妻俩借钱,赊砖,自己干。通过东拼西凑和没日没夜地苦干,2014年春,新房建成,老人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却因此欠下了10余万元外债。

除了改变住房条件外,随之改善的还有卫生条件,部分村民说:自从肖飞来后,家里干净了,老人身上时常散发出的臭味没有了。

老人们不时挑起的“战争”,也让她颇为费心。公公弟兄三人有时会为了一点小事争吵,甚至打得口鼻流血;大伯喜欢晚上喝点酒,公公和满叔又像孩童似的“骚扰”他,惹得大伯不高兴,就要借着酒劲伸手动脚“教训”;婆婆跟满娘之间的“战争”也不消停。两人为争一条板凳闹得不可开交。说话含糊不清的老人们,不停地唠叨,用力吼着,用手比画着。每当这时,肖飞就充当起了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员”的角色,像安抚孩子一样调解着桩桩“矛盾”。

身体力行传家教

婚后,为了养家和还清因建房欠下的贷款,吴军不得不外出打工,伺候老人和照料孩子的重担全压在了肖飞肩上。

看到她每天忙忙碌碌的身影,有村民劝她:“带着孩子跟丈夫一起出去打工吧,这样在家熬着,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她说:“我也想啊,这样孩子就可以天天见到爸爸了,但我们都出去了,谁来照顾老人们,他们在家过得不好,我们在外也不会心安的。”质朴的言语间道出的是责任与担当。

一次送养父来县城看病,找不到县医院。原来这是结婚九年来她第一次到县城,也是结婚后去过最远的地方,因为她知道,她离开了,老人饭都吃不上。

夏天,天气炎热,几位老人不能自理,身上时常散发难闻的味道,肖飞总是耐心地给他们擦洗身体、换干净衣服。要给养父叔伯擦洗身子和换衣服,作为养女、儿媳、侄媳妇,很多人认为这有悖人伦,但面对如此境况,肖飞也顾不上世俗的眼光和非议。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肖飞 贫困 家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