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鲁峰:“这工作人命关天,必须严谨细致”

2017年08月07日 15:07 | 作者:黄榆 陈昌云 |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飞机维修“医生”

“我每天上班要接700到800个电话,每一项维修工作几乎都是任务急、时间短,故障又千奇百怪,涉及所有专业,有时求助甚至是来自空中正在飞行的航班,留给我的思考时间只有几分钟或者更短,需要快速做出判断,并给出指令。”时鲁峰在进入维修控制中心之前,有着13年的飞机维修一线工作经验。

1月某天,下午4时半,时鲁峰在维修控制中心刚开完会就接到电话,一辆马上起飞的飞机遇到了故障。

航班内的工作人员说,5816机组反映ELEC灯亮,ELEC灯亮且不能复位意味着飞机的电源系统有故障,飞机上用电的设备比较多,照明、控制等等,这是非常大的系统故障。

“当时飞机已经推出,问题棘手,乘客已经全部进入飞机,舱门关闭,航班即将起飞,如果不能以最短的时间排除故障,飞机可能面临返航。”时鲁峰说话的时候轻轻叹了一口气,“其实旅客在抱怨等待的时候,可能背后在为他们服务的这些人,顶着的压力比他们更大。我们这工作和医院医生性质一样,只是对象不同而已。”

经过询问和查看,他判断,ELEC灯亮是历史故障,显示这个信息的时候,尝试按压MAINT保持6秒以上。3分钟后,故障顺利排除,飞机成功飞行。

当晚8点半,在东方航空维修控制中心,时鲁峰才开始准备吃饭。

“没求证的事不能全信”

接触过时鲁峰的人,常常用“实诚”来评价这位汉子。

“他这人,不清楚的就是不清楚,哪怕了解一大半也绝对不会为了撑面子说自己知道。”时鲁峰的同事朱华勋告诉记者。

“这算是职业习惯吧,我觉得干机务工作不能靠猜测,自己没求证过的事就不能全信。”时鲁峰说,“不相信猜测,只相信自己确认的东西。”

时鲁峰从事飞机维修工作17年,其中14年在航线部门。无论是从事航线维修,还是技术支援,他都是基地有名的排故专家。

2001年,时鲁峰从中国民用航空学院(现中国民航大学的前身)毕业,同年7月他进入云南航空公司航修厂(现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前身),成为一线飞机维修人员。

还是新员工的他,某次因为飞机有增压故障,机组在空中寻求支援,他就被派去了。由于当时工作时间不长,对该系统的了解不是很透彻,他虽然对机组所描述的情况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不敢百分之百的确定,不敢贸然给机组建议。

于是,他诚实地说:“我不会”。然后,灰溜溜地走了。“虽然谁也没说什么,但是我心里面是非常难过的。”时鲁峰说。 回来之后,他把所有的相关手册和资料都看了一遍,认真做了总结,并做了笔记。

“从那以后我慢慢养成了一种习惯,碰到故障,排除之后,我回来一定会把它重新研究一遍的。我需要举一反三,从原理上把它彻底弄明白了,下次再碰到类似问题,我就心里有数了。”时鲁峰说。

当然,这样灰溜溜离开的情况,之后也再没发生过。

2010年,有架波音737-300飞机很是“诡异”,在短停报发动机火警的测试中总是通不过。但是当飞机在航后停下来进行排故时,测试又是正常的。如此反复多次,该换的部件都换了一遍,故障依然存在,大家一时束手无策。

时鲁峰发现故障都是在飞机短停反映,而排故却是在航后进行。短停时候发动机是热的,航后排故时,发动机已经冷却下来。他抓住了这个差异,进一步的分析后,有了大胆的猜想,可能是发动机导线束热胀冷缩导致接触不良所致。他用手触摸每一段导线,最终发现发动机核心段探测元件与导线连接的接线片尾部导体断开,这和他之前的分析完全吻合,对该缺陷进行修复后,故障彻底排除。

时鲁峰在排故中不靠猜测去排故,严格避免误拆,排故准确性一直名列分公司前列。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鲁峰 严谨 细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