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日食与天象的瞬时效应 艺术家如何用画笔表达
在可以用相机全面捕捉到日食之前,巴特勒的画获誉极高,因为它们不仅是个人观察成果,还是重要的学术研究材料。1920年代中期,他还在做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顾问,并设计了一只巨大的航天翼,可惜由于大萧条的到来未能实现。这一时期,巴特勒画了许多天体图景:从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看蓝色的地球,或者从火星的卫星上看朱红的火星。想象超越了观察,比如火卫二的表面呈现为烧红的黏土状,但这些也是基于大气、阴影和光的折射的模型和精确计算。但是他也放纵了自己一次,在《从火卫一看火星》底部,红色星球的阴影中,是一个人的头部轮廓。据推测应为画家本人,在这片没有空气的星球上孤独作画。

巴特勒,《从火卫一看火星》(Mars as Seen from Phobos)
延伸阅读:艺术家创作的日食作品
在《麦克白》之前,路加福音曾记载耶稣死后“所有的光线消失”,许多画家,例如马提亚·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 Grünewald),在耶稣受难图中也经常加入日食景象。日本版画中也常用日食景象来增加鬼魅气氛。现代艺术家约瑟夫·柯内尔(Joseph Cornell)、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和阿尔玛·托马斯(Alma Thomas)则用日食来表示对科学的敬畏。

阿尔玛托马斯《日食》1970年

1854年5月26日的日全食照片,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编辑:杨岚
关键词:日食与天象的瞬时效应 日食与天象瞬时效应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