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在军报刊文的共和国女将军,来头不小(图)
刚满18天,贺捷生就被父亲和同为红军战士的母亲背在身上或放在马背上的摇篮里,带着去长征,被称为“走完长征的婴儿”。
长征路上,为了避免暴露目标,母亲蹇先任经常要堵住她的嘴,不让她发出丁点声音。警报解除后,听见孩子不哭了,蹇先任打开襁褓一看,贺捷生被憋得满脸青紫,只剩下哀哀的一口气了。
还有一次,贺龙见蹇先任实在太辛苦,接过女儿拥在怀里。部队走进一条峡谷,两边山头忽然出现了敌人,贺龙打马飞驰,指挥部队立即投入战斗,浑然不觉怀里的婴儿已经摔了出去。幸运的是,奄奄一息的她被后面的伤病员队伍发现了。
(贺捷生与母亲蹇先任)
作为贺龙的女儿,贺捷生的人生充满曲折和传奇。除了走长征路,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她被寄养在湘西,颠沛流离中度过孤苦惊惶的童年。15岁时被母亲蹇先任找了回来,发现自己成了共和国元帅的女儿,“文革”中又经历了家破人亡的痛楚。
笔名“雄鹰” 军旅作家不谈苦难创伤
看法新闻记者了解到,贺捷生还有一个身份——军旅作家,笔名雄鹰。1950年,贺捷生在西南军区医科大学学习、工作,后又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历任青海民族学院、天津财经学院教师,石油部石油科研院干部,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组副组长,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军事大百科军事卷编审室编辑,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少将军衔。
1982年,贺捷生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革”结束后,贺龙元帅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昭雪。贺捷生又回到了人民军队,她先后在解放军《工程兵报》、总政干部部、军事百科研究室担任记者、编辑。这个时期贺捷生运用手中的笔,创作了大量题材丰富的文学作品。报告文学《共青畅想曲》发表后,在国内产生很大反响。
此后,贺捷生又相继创作了《潇洒身清闯江湖》,《世纪同龄人何长江》、《击毙二王的报告》、《祝您一路平安》、《柳浪闻莺》、《残月》、《心祭》等大量报告文学、散文、电影剧本,成为新时期最为活跃的军旅作家之一。
(贺捷生在湘西)
值得一提的是,贺捷生的作品没有过多地描写生活中的苦难与创伤。贺捷生说,我品尝了太多的生活磨难,不愿让人们再沉浸在对痛苦的回忆之中,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还要活下来。回眸往事,我愿用自己手中的笔,再现生活的光明及人类心灵之中最美好、最人性的东西。
“我不想老说一些大道理,总把自己那点经历挂在嘴上。零零碎碎写那些东西,也从来没有想过去打动谁,教育谁。”贺捷生说,“当然,如果读者能从我的文字里读到历史,读到岁月的沧桑,读出老一辈的伟大和光荣,进而对我们这个党,我们这支军队,还有我们这个日益强大的国家,有个客观公正的认识,也是我愿意看到的。”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军报刊文 共和国女将军 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