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包车游”怎变“夺命游”?公路旅游客运乱象调查
网络非法组织旅游
埋下出行安全隐患
公安部交管局调查发现,许多个人、保健品公司、旅游从业等各类人员通过微信、QQ群、微博、社区论坛、进村进社区等方式招徕游客,非法组织旅游,租用非法运营车辆。交警部门提醒,这类车辆往往脱离交管部门监管,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前不久,河南焦作的韩女士在“驴友”微信群里看到一则组团广告,一个户外俱乐部组织“驴友”到青海进行深度纯玩游,500多元一人,只包含路费和保险费用,这一费用需出发前交给领队(约伴人),到达目的地的食宿费用自理。韩女士被广告里迷人的风光和相对较低的价格所吸引,于是就发动经常出去玩的姐妹参团。一趟旅途下来,美丽的风光是欣赏到了,但是事后回想整个旅游过程,韩女士有点后怕。
韩女士说,这次旅行其实就是一次包车旅游,既没有签订旅游合同,组织方也没告知所乘车辆的车况、驾驶人员信息以及领队是否具备导游资质。“全程乘坐旅游大巴,司机为了赶时间,车速很快;领队在讲解时没有特别强调安全常识,也没有安全检查,感觉不太正规。”
记者关注了多个户外运动俱乐部公众号发现,几乎每个俱乐部都组织过这种“散拼团”的旅游活动,一般都打着AA制、非盈利的口号,号称让“驴友”体验最实惠、最纯粹的旅游体验,但这些信息的发布主体往往没有旅游经营业务的资质。在“123快乐休闲大本营”“伞兵户外俱乐部”等多个发布旅游信息的公众号中,记者都没有发现其标出旅游经营许可,所选用车辆和司机也未标明信息。很多公众号在信息中还有旅游活动自愿参加、风险自担、组织方不承担责任等声明。
海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新闻发言人周平虎说,正规旅行社租用的车辆都属于旅游客运车辆,一般都在交管部门登记备案,车况较好,驾驶员经验丰富。而这种通过网络组织的旅游,使用的车辆是否备案,挂靠的企业是否正规,车辆情况是否良好、驾驶员是否具备旅游车辆驾驶资质等这些“硬指标”都难以保证,那么出现交通事故的概率就大增。
公安部公布的旅游客运车辆乱象中也指出,一些地方包车经营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部分旅游包车公司或不按规定领取包车牌,或向管理部门领取包车牌后交由驾驶人自行填写,或干脆伪造包车牌,甚至部分管理人员还非法向企业倒卖空白包车证。同时相关部门对旅游包车非法营运、包车牌证及企业和车辆GPS监控使用情况疏于监管。例如今年7月6日河北承德一起旅游客车追尾事故中,涉事青岛籍旅游包车涉嫌使用伪造包车证。
“全民旅游”时代
需绷紧安全“弦”
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公众可选择的旅游产品日益丰富,随之而来的出行安全不可忽视。交警部门提醒,在享受美好旅途的同时,安全的“弦”一定要紧绷。
第一,在出行、旅游选择包车服务时,应选择具有合法运营资质的车辆和驾驶人,不要乘坐私揽客源的“黑”客车。周平虎提醒说,从事旅游客运的车辆一般在交通管理部门以及运输企业备案,如果对车辆情况有怀疑,可要求运输方出示相关证明。
第二,出行途中如发现驾驶人违法驾驶行为,应立即制止、及时举报。对驾驶人超速、超员、疲劳驾驶、野蛮驾驶以及接打手机等危害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作为乘客有义务马上进行制止,坚决抵制,如果督促驾驶人停止违法行为未果,可以立即向交警和交通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第三,出发前务必检查车辆安全设施完备,如安全带、安全锤、灭火器是否配备。周平虎说,领队和导游应尽到告知游客安全提示并且监督的责任,这是对其从业的基本要求,应依法履行安全职责。
业内人士还表示,管理网络非法组织旅游的行为由于涉及旅游、交通、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监管手段,这就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若遇到组织方不公正的条款或者推脱责任的声明,应立即终止行程。
海南外经律师事务所律师贾迪说,户外运动俱乐部、自驾游俱乐部等组织的旅游活动往往不签订旅游合同,一旦发生纠纷难以判断违约方责任,举证也比较困难。如果消费者参与此类旅游,应当和活动组织者签订书面协议,约定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对安全条款要格外标注清楚。(记者 夏冠男)
编辑:秦云
关键词:包车游 夺命游 公路旅游客运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