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一名脑癌患者的向死而生:把每天活成想要的样子
“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会生病?”
“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会生病?”面对医生的宣判,范宇第一个反应除了自问,更有深深的反思。“像所有癌症病人都会经历的否认、恐惧、沮丧到接受的心理过程一样,这个过程很多病人要经历几个月,几年,甚至到生命终结,我庆幸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来没有过抱怨。”
反思其中,范宇的结论是,“因为我没有好好照顾自己。”
细想生病的前几年,身体给了她很多的提示。她说,自己体温一直偏低,有四五年的时间没有发过烧,“我以为这是好事,以为自己身体非常好。”之前有过严重的过敏症状,包括呼吸道过敏,以至发展成哮喘,因为哮喘住了好几次医院,之后哮喘没有了,“我以为是跑步把哮喘治好了,后来又发展到皮肤过敏,但这些都没有引起我的重视。”
由于平时工作非常紧张,范宇经常失眠伴有头晕。一次开车,因为严重眩晕,她被迫把汽车停在了路边,“就这样也没有想着去医院做彻底检查。”她说,“生病怪不得别人,要怪就怪自己。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过程中,范宇结识了美国心理学专家雅迪。通常大家安慰人时说的“你要坚强”,在雅迪这里变成了,“你不用坚强,你现在就是一个软弱无力的女孩,你可以大哭,你可以把你心中真实的感受倾吐出来。”
那一天,雅迪像怀抱婴儿一样抱着范宇,任她在怀里大哭。“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范宇说,“我们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碰到不一样的挫折,此时,脆弱的我们非常需要心理上的疏导和安慰。”她突然明白“承认自己的软弱,才是最大的坚强。”
当心理从紧张、恐惧,到可以平静地接受现实,她开始着手安排自己的“后事”。草拟了遗嘱,但最放心不下的仍是自己唯一的儿子,“他当时还未成年,在我生病之前已经去了美国留学,他在绘画方面有非常好的天分和造诣,被一所非常好的艺术高中录取,学费非常贵。但按照我之前的收入,完全负担得起。”突发的疾病令她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得赶快把房子卖了,得给儿子把后面的学费留着。”这个时候,身边的朋友、长江商学院的同学、闺蜜们出现了,他们告诉她,“你的儿子就是我们的儿子,你不要再为儿子的事情担心。”并且组建了一个专项救援范宇的微信群,“这一切,我并不知晓。”
她开始写病中日记,除了释放内心,更多是理性的去分析判断病情。她对身边每一个关心她的人说,“我要在第一时间知道我的病情信息,所有的决定和判断要由我自己来拿。”
从搜集整理的病理资料中,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病情的复杂程度:当时很多医生给出的判断是立即手术,但风险非常大。因为肿瘤临近语言功能区和运动功能区,术后,可能出现身体半边瘫痪,语言功能丧失,甚至下不了手术台。
冷静之后,范宇决定:不做手术,保守治疗。
接受了半年化疗,同时选择中医全身调理。期间,范宇参与了自己的整个治疗并保持清醒的判断。回首再看,她说,“我当时做的决定是对的。”
当生命进入倒计时
当知道自己的生命要用倒计时来计算的时候,除了安排好身后事,范宇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过好剩下的每一天。”她说,“以前工作压力和时间都太紧了,很多事情是我想做而没有做的。”
之前陪儿子上美术课时,范宇曾经有过多次的闪念,那么就从画画开始吧。她拜访了一名不错的老师,进行了系统的绘画学习。从临摹到后来尝试绘画创作,“老师说,我还好像有一点点小小的造诣。”
期间她看了很多关于养生、健康的书籍,并努力让自己回归到大自然中去。“过去很多年,我和大多数上班族一样每天穿梭在高楼大厦和钢筋水泥间,回到家里也累得像滩泥,我们与大自然离开的太久了。”她开始养鱼种花,并把在寺庙里偶遇的流浪狗带回家,起名“小花”。
范宇热爱美食,以前工作太忙,“儿子是靠外卖和家门口的小餐馆长大的”。想起这些她总会特别愧疚。闲下来了,范宇开始悉心研究营养美食,记录自己烹饪的每一道菜,“将来有一天如果我不在了,我儿子,还有未来的儿媳妇儿,他们还可以按照我的菜谱把‘妈妈的味道’传承下去。”
她在app上建立了美食主页,把自己做的菜谱、文字和图片分享给朋友,美食不仅让她交到了很多朋友,并且拥有了不少粉丝。
病中范宇没有改变自己喜欢运动的习惯,并且有意调整了运动方式。有朋友质疑并劝她“别折腾了”,可她仍然参加了川藏线徒步接力赛、女子21公里的长跑赛。
2014年末,闺蜜晶晶陪范宇去香港,当香港医生给出北京多家医院的相同诊断时,走过人潮涌动的街道,晶晶突然问,“范宇,你最想去哪里?我陪你。”她脱口而出,“南极!”对于一个脑癌晚期患者,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说说而已。没想到回京后,晶晶竟然悄悄的替她报了名。
“晶晶,你把范宇带去南极,万一出了事,谁负责?”朋友说。“哪个医生可能给一名重症病人开具证明,他得承担多大风险。”乘坐南极探险船需要提供游客健康证明。
当脱口而出的“梦想”真的成了梦想时,范宇决定去跟自己的医生“磨”,并且当面签了“生死协议书”。她说,“如果真的在那么纯净的地方人就没了,过程也挺美好。”旅行公司负责人更被范宇震撼了,“还没有一个人为了去南极签下生死书,你是第一个。”
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2016年末,范宇与朋友们一行踏上了探险船。当船只靠近极地大陆时,眼前蓝色的冰川咔咔作响,憨态的企鹅在冰面上蹒跚,“整个世界突然变得如此安静”,一瞬间范宇“感动得哭了”,“因为自己真的到了南极!”
从上船开始的恶心、呕吐,到血压升高……为了维持体力,范宇每天坚持在甲板上跑步,引起了一位户外杂志记者的注意。闲聊后,这名听过无数探险者动人故事的女记者竟被范宇的“南极故事”感动的泪流满面。
南极之行的最后一个晚上,正好是圣诞节,船上举行庆祝活动,不少旅行者分享了自己的精彩经历,当同伴和那位记者把范宇的故事讲给大家时,船上的资深旅行者们震惊了,他们不敢相信面前的这位东方弱女子竟有如此传奇的经历,和面对生死的“果敢”与“淡定”。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脑癌 患者 向死而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