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宋徽宗花鸟画首现杭州 仅展13天后要休眠3年

2017年09月26日 17:24 | 来源:浙江在线
分享到: 

他创立了宋代的艺术大学,即成立翰林书画院。与此相匹配,还制定了完整周密的画院制度。其中,翰林书画院广招天下画家,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耳熟能详的绘画高手都是在宋徽宗的赏识、栽培下崭露头角,并为后世留下《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万壑松风图》等传世佳作。

他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列,下设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由宋徽宗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命题作画。考入后按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加以培养的同时,进行不断地考核。进入画院的画师,则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供奉等头衔。

他是宋代宫廷绘画的集大成者,也是有收藏意识的古今第一人。宋徽宗在自己收藏的历代书画的基础上,组织编撰的《宣和画谱》,共收录了魏晋至北宋画家231人,作品6396 件。《宣和画谱》曾先后流传至金、元、明、清,最后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它对于研究北宋及以前的绘画发展和作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一角”无一角,“夏半边”藏玄机

两人都是杭州人

这次跟徽宗墨宝一起来杭的还有两位南宋名家的画作。这两位便是马远和夏圭。他们都是杭州人,且都是徽宗创立的翰林书画院中的佼佼者,还是“南宋四家”的代表画家。

马远,因构图长用一角,人称“马一角”。但这次,他的《寒山子像图》并没有采用一角式的构图,他描画的寒山子,脸和扫帚勾画细致,身体寥寥数笔,却把人物内心的狂躁不满表现得淋漓尽致。李湜表示,这件气韵生动、笔墨简练的画作也是一件国宝级藏品,弥足珍贵。

夏圭,人称“夏半边”,因沟通长取半边,自具一格,这次的《松溪泛月图》采取了上下半边的形式。在李湜看来,画作上半边的一轮圆月恰到好处,让人遐想联翩,下半边则暗藏玄机,夏圭的题名藏在了树丛中。

另一件来自故宫的藏品,作者不详,画的正是杭州西湖,最接地气。

据悉,这次也是这几件故宫藏品首次展出。它们与来自浙江省博物馆的陈洪绶《羲之笼鹅图》等5件一级藏品仅展出13天。10月9日撤展后,5件一级品将进入长达3年的休眠期。

团扇引领书画风潮 明月入怀迎中秋

“明月入怀·中国团扇文化印象展”分为6个单元,将从团扇的工艺、团扇与“书画”、团扇与“文人”、团扇与“美人”等方面展开,展示团扇的风雅,讲述团扇的兴衰。该展是中国扇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向各博物馆借展数量最多、展品等级和展览规格最高的一次展览,共计展出团扇成扇及团扇面180余件,一些珍稀展品更是首次公开展示。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办一个团扇展,还千里迢迢地请来了那么多团扇中的大咖呢?

中国扇博物馆文保科研部顾问查永玲表示,这是中国扇博物馆第一次对团扇这一扇种做如此详实的梳理,并专门办展。团扇有团圆美满之意,与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非常应景,所以要在国庆前夕推出此展。

那么,这种象征了团圆美满的扇种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又经过了怎样的发展演变呢?

团扇的出现可以追溯至汉代。它以扇柄为中画轴,竹木为架、织物为面。因材质昂贵,起初仅流行于宫廷,男女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团扇从宫廷御用流向民间,唐宋时达到鼎盛。

宋代的古画中出现了大量团扇面,画面布局以局部替代整体,用留白制造意境的表现手法,给观赏者留下更多的回味余地。因为是小品,创作的自由度也更大,往往要寡中见众、内中见外、近中见远、物中见情。陆游曾写过这样诗句:“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从中可见当时画扇的盛行。

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展厅内的温度控制在21至22摄氏度,博物馆建议观众在观展时适当增添衣物,以免着凉。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宋徽宗 团扇 宋徽宗花鸟画首现杭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