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爱,是肿瘤患者的最好处方
每个人的性格、职业、年龄、阅历、文化程度以及精神类型都不一样,对“坏消息”的承受能力也各有不同。如果我们遇到的病人是一个性格坚强、办事果断、身经百战的人,我们可以直接把坏消息告诉他。但是,如果病人的精神本来就比较脆弱,猜疑多虑,我们对这类病人就要加倍小心关注。

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讲授医学人文课程 (资料图片)
医生与病人家属也应该经过充分的沟通,再确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去告诉病人病情。我们不提倡永远不捅开那层窗户纸,那是一种情感上的浪费。但如何让病人正视病情并主动和医生一道战胜癌症,是医生、家属以及病人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
此时,受过专业训练的高年资医生应该扮演传递“坏消息”的主要角色。事实上,每一个病人在自己身体不适时,心里都有一杆秤,会衡量,会猜想,会分析。尤其现在是信息社会,大家想都躲躲闪闪对患者隐瞒信息,其实是徒劳的。
我接诊过一位被确诊为胃癌的教师患者,在手术的前一周,她的女儿还不知如何开口和母亲谈这件事,女儿害怕母亲难以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我当时是这样告诉这位老师的:“刘老师,您的病情不像您想得那么简单,可也不是我们预料得那么糟,您需要进行手术探查,手术可以明确诊断,也可以切除病变的脏器,您是有知识的人,相信这道理对您来讲并不难理解,您同意吗?”
刘老师爽快地同意了手术。事后她对我讲:“从您和我第一次谈话,我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当我能面对肿瘤的时候,我和女儿反而轻松了许多。”
还有一位患结肠癌患者陈先生一直认为自己得了结肠息肉,当医生提出术后化疗时,他嘀咕开了:“听说得了癌症才要化疗,莫非……”接受过医学伦理培训的护士做了以下解释:“陈先生,您得了肠息肉,但有一部分病变病理上看不太好,为了防止这种病变进一步向恶性发展,大夫要您化疗。”一句话使陈先生既了解自己的病情,又把一个坏消息传递给了病人。殊不知,当人们坦然面对肿瘤的时候,原来的压力就已经变成了战胜肿瘤的动力了。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病人对坏消息的承受能力是有差别的,许多心理健康的肿瘤病人对坏消息的承受力远比人们预想的强。逐渐地把坏消息传递给病人,可能更有利于临床治疗,健康的心理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在人们的想象中,当听到“癌”这个坏消息后,多数病人会昏倒,或泪如泉涌、痛不欲生,或万念俱灰、轻生寻短。仔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观念上的误区,肿瘤知识普及不够。目前很大一部分癌是可以治愈的,但“癌”这个字太刺耳,太直截了当,病人宁可说自己的病变“不太好”,也不愿与把自己和癌画上等号。从心理学角度看,短暂多次的弱信号刺激较快速刺激更易被接受,这就要求医生逐渐地将坏消息告诉病人。事实上相当一部分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处于半梦半醒之间,全当是自己“难得糊涂”吧!一旦恐惧消除便可以从容面对,冷静地、理性地面对各种坏消息。相信今后更多的病人会临“癌”不惧,不再谈“癌”色变。
实际上癌症病人对坏消息的承受能力远远比我们估计得要强得多,况且,得了肿瘤并不是人们想象得那样可怕。真诚面对,积极治疗,许多病人可以得到康复,部分病人可以得到缓解,对于晚期病人,至少可以减少痛苦。晚期病人需要的不是无谓的安慰与关照,需要的是了解真实的病情,他们要安排许多事情———这一点我们健康人是不理解的。
说到这里,我还是要提到我的父亲,在他病重的时候,我问他:“您需要什么?”父亲沉思了片刻回答到:“我需要你多陪陪我,其它都不用了。”
父亲走了很多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是个成天跟癌症病人打交道的外科医师,我在反思,除了对癌症病人病情的了解,对他们的心理我们究竟了解多少?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毫无疑问,癌症带给我们的是坏消息,提到它我们想到的仅仅是死亡,想到的是原本平静的生活即将结束。我们还来不及思考,就已经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于是,患者的子女在想:如何陪老人走完最后的人生;患者的父母在想:如何安排余下的工作,后事如何让家人满意、领导放心……所有的人却忽略了这些不幸事件中的主角———癌症病人的想法。此刻我们的病人在想些什么?眼前发生的一切究竟又意味着什么?
有时医生是无奈的,科学是有限的,但是我们要善于沟通,减少遗憾,让病人尽量减少痛苦,让病人活得明白,走得安心,让真诚的爱改变病人的生活。癌症病人往往在被确诊后马上成为家中关注的重点,家人们提供一切物质帮助,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此时病人最需要的不是鲜花、营养品、抗癌偏方、与世隔绝的“舒适环境”以及可口的饭菜,此刻病人需要的是爱和理解,他们因疾病而蹒跚的身躯需要的是有力的搀扶。因此我们应该用时间去和他们沟通,去交谈;用真心去关爱,用理性去了解,用科学来治疗。
相信爱的力量吧,“善意的隐瞒”是徒劳的,物质的堆积是无用的,但是真诚地面对癌症、真诚地走进癌症病人的心中是可以做到的,这才是患者的最好处方。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病人 肿瘤 患者 消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