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张齐生:世界竹材加工利用领域的开拓者

2017年09月30日 14:25 | 作者:谌红桃 | 来源:科学网
分享到: 

以科研报国

“政府、企业、老百姓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课题。你们也要根据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来开展研究啊!”在每年的新进教师培训班上,张齐生都这样引导和叮咛他们。

张齐生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国家和人民郑重的承诺。

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竹子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竹子身价倍增,竹子开发碰到现实难题。80年代每根1.8元—2元的跃升到每根12元—15元。当时杨树加工业大规模发展,杨木加工成本更低。张齐生敏锐地感觉到,如果竹产品不提高技术含量,最终竹子的工业化利用可能半途夭折。

对家乡和国家满怀赤子之情的张齐生,经过反复实验与探索,1995年,提出“竹木复合结构是科学、合理利用竹材资源的有效途径”的科学论断。他运用合板结构理论,把竹子和木材按一定的比例做成的竹木复合板,各取竹木之长,又避其之短。构建的“完整的竹木复合结构理论体系”,为各种高性价比的竹木复合结构产品设计和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如今,竹木复合板,广泛运用于集装箱底板、客货车厢底板和混凝土模板,并在国内几十家企业推广运用。3年内,推广企业累计生产竹木复合混凝土模板和各类车厢底板8.13万立方米,竹木复合地板850万立方米,累计实现销售42.86亿元,利税3.81亿元,可节约代用各种优质原木188万立方米,不但为竹区百姓带来了财富,还为南方的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创造了奇迹。

张齐生的科研成果,工业转化率超过90%,基本每一项成果都能转让,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迅猛发展,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一名农林院校的科研工作者,张齐生坚信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是他的使命和责任。进入新世纪后,张齐生率领科研团队对秸秆等农业废料进行“林农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研究,并实现了“一技多产”和“零排放”“零污染”。目前,该项技术已超越了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现有技术,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林农废弃物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如今该技术已在河北平泉县等多个生产基地投产,并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重视。

5·12汶川大地震,举国悲痛。作为一名科学家,张齐生的悲痛与关切来得更务实,更长远。地震后不久,他和东南大学的同行一起,开始进行木质和竹质抗震安居房的研究。很快,一种每平方米造价仅2000元左右、无需再有任何基础装修、坍塌对人造成的二次伤害要小得多,空间性、透气性也强得多的“抗震小楼”问世了。

回首自己的科研往事,张齐生曾感慨万千。“我能有今天,要感谢家乡给了我很好的基础教育,弟妹们还把上学的机会让给我。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告慰家乡的父老乡亲,来报答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

尽管年逾古稀,张齐生始终坚持到生产一线,和生产工人、技术人员在一起,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每年要有200多天在外地出差。张齐生家里有一只电紫砂锅,是用来熬中药的,他出差时一直随身携带。

张齐生一生孜孜以求、探索创新。他始终胸怀家国,肩负使命,践行了一名知识分子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担当。

编辑:位林惠

01 02 03

关键词:张齐生 竹材 加工 科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