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中央下放80多项政府定价,价格改革助企业减负超4200亿
原标题:价格改革稳步向纵深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价格形成机制,坚决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灵活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将价格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截至目前,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实现市场调节,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建立。少数仍由政府定价的自然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科学定价制度。价格改革的持续推进,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超过4200亿元,为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基本实现了价格管理从直接制定价格水平向建机制、强监管的转变。
已下放80多项政府定价
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一律放开,是我国实施价格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按照这一思路,中央层面已经放开下放80多项政府定价项目,政府定价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
5年来,农产品、资源能源、医药、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改革持续深化,价格改革爬坡过坎、稳健推进,对行业体制变革起到了“牛鼻子”的牵引作用。
2015年,农产品实现了价格全部由市场形成。为保障口粮安全,保护种粮农民收益,顺应市场形势变化,稻谷最低收购价稳步下调。同时,我国还稳健推进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探索出一条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形成、价格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新路子,激发了生产、加工、流通、纺织全产业链活力,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
电力和天然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按照“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思路,2013年迈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关键第一步。2014年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从深圳启动。在不到3年时间里,我国全面完成了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市场交易电量占到电网企业销售电量的23%左右;理顺了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占消费总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气价格主要由市场主导形成。长输、短输、配气等天然气全产业链和输配电价格科学化、精细化监管框架已基本建立。
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成为破除“以药补医”的突破口。2014年以来,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的药品价格均已放开由市场调节。目前,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已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已全面取消,对由此减少的医院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至90%。通过改革,我国将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结束了60多年“以药补医”的历史,初步建立了公立医院科学运行新体制。
铁路运输价格改革也为铁路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大动力。铁路货运按照与公路货运1∶3左右的比价关系,2013年至2015年分三步理顺国铁货运价格,并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允许铁路运输企业以国家规定运价为基准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
把握改革脉搏是关键
农产品、电力、天然气、医药、铁路运输等领域的改革,都涉及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又关系国计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领域的价格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关键在于坚定地把握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脉搏。
——方向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的总体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从顶层对价格改革进行了设计。国务院多次对价格改革作出明确部署。价格改革严格执行了中央决策部署,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强化事中事后价格监管,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政府定价机制。
——步伐稳。价格改革涉及面广,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必须整体谋划,分步推进。价格改革的推进,明确了重点改革的三年计划、年度安排和推进步骤,对改革作出系统安排和具体部署。对每项重点改革,都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明确了“施工图”,把握好时机、节奏、力度,稳步有序推进。
——兜底线。价格改革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必须把保障民生放在首位。在出台电力、天然气、医疗服务等直接关系民生的重大改革方案时,坚持底线思维,配套制定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措施。
——推公开。推进民主决策、公众参与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利推进改革的重要条件。输配电、天然气管道运输、铁路客运等成本监审或定价办法,都公开征求了社会意见。
价格机制引导资源配置
随着价格改革的推进,我国基本实现了价格管理从直接制定价格水平向建机制、强监管的转变,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成效不断显现。
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建立。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由约100项缩减为20项,地方定价项目也由平均100项缩减为平均45项。按照价值量测算,中央、地方政府定价比重分别为1.45%、1.54%,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调动了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
“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定价制度初步建立。目前保留的极少数政府定价项目,已全面实行清单化管理,并按照“准确核定成本、科学确定利润、严格进行监管”的思路,初步建立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科学定价制度。
价格杠杆促进降成本、调结构成效显著。通过煤电联动、输配电价改革、电力直接交易及加强天然气价格监管、加大收费清理规范等措施,总计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和收费负担4000多亿元。对电解铝、水泥、钢铁等产能过剩领域用电实行阶梯或差别价格政策,形成了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的倒逼机制。
民生领域“保基本”政策框架初步确立。紧密结合我国中低收入群体人数较多的国情,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探索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林火灿)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价格 定价 价格改革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庆祝万圣节 装扮成猫王、黑武士和疯
联大召开关于终止美国对古巴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必要
山东沂源:深秋柿子加工忙
文在寅呼吁珍惜半岛有利契机
京张高铁开始全面铺轨
纽约举行万圣节大游行
南苏丹举行活动庆祝和平协议签署 最大反对派领导人马
阿里巴巴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在非洲落地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