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陈开枝:扶贫是我的终身事业

2017年10月24日 15:42 | 作者:原碧霞 | 来源:半月谈网
分享到: 

扶贫要扶到根子上

陈开枝,这个朴实到不会说豪言壮语的人,不但苦干而且会干。“如果不解决教育问题,纯粹去解决生活问题,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多年的扶贫经历,让陈开枝深深意识到“教育扶贫”才是改变一个家庭命运的钥匙。

经多方调研,陈开枝坚持扶贫先扶智,从解决百色教育落后的状况入手。

很多扎根百色的干部向陈开枝诉说,他们的青春已献给了这块红土地,而孩子连读书都没门,怎么办?

陈开枝搭桥牵线,香港祈福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彭磷基先生捐赠近3000万元,援建了百色祈福高级中学。学校建成12年来,已先后培养输出大学生2万多名,先后有4000多名百色贫困学生得到资助,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多年来,陈开枝发动各方人士为百色捐资近3亿元,新建、改建24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

“我在百色走访时看到,当地学校会出现小学五年级毕业的人去交六年级的学生。”陈开枝告诉半月谈记者,他决定教育扶贫先从全面提高师资水平入手。为此,他想了各种办法,如募资捐建教师培训中心、发动广州的教师去百色支教、让百色的教师到广州的学校学习等。

在百色,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87%。为培养特少民族人才,陈开枝发动爱心人士捐资,从全地区边远村屯,挑选251名特少民族的孩子集中百色市区,从小学5年级到高中毕业,一切开支由捐资解决。

经过近10年努力,百色教育事业从广西原来的落后市变成先进市、教育强市。

那些年里,陈开枝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数百封求助信,“我的兜里每天都会放着一些求助信,好随时帮他们实现愿望。”虽然时隔多年,那一封封求助信陈开枝依然记忆犹新,解决的方式往往出其不意:“一位学生向我求助3000元学费,刚好当时一个朋友请我吃饭,我就说,饭不吃了,你把这个给我解决了。”对方爽快的答应了。提起此事,陈开枝笑容满面。

2005年退休后,陈开枝反复琢磨怎么建立一个教育扶贫长效机制:“我从2010年开始考虑怎么办,后来决定建立百色教育基金会,选定每年12月11日作为慈善筹款日,这是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的周年纪念日。我担任基金会的名誉会长,发动爱心人士捐款。”

据介绍,基金会从2011年运作至今,已筹款1.4亿多元,扶持了31000多名贫困孩子。陈开枝每年自己拿出一些退休金,至今已捐出22万元。

2393229298

扶贫先扶智,希望在明天 刘广铭 摄

第二个100次再出发

人生并非是一场盲目的旅行,你心里要有一块定位的罗盘。谈起扶贫,陈开枝滔滔不绝,故事不断。他将多年的扶贫经验总结为五句话。

认识要高。去扶贫的干部要认识到扶贫攻坚工作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均衡发展、长治久安,关系到老百姓的小康。

感情要深。不掉眼泪哪有感情,有的扶贫干部看到老百姓的困境都无动于衷。扶贫最怕有恩赐感,以为我来救你的,高高在上。埋怨扶贫对象懒、不开化,这不对。

路子要对。要脱贫,又没有很好的路子,一下一个主意反复折腾,时间耽误不起。而且钱也没多少,不能扶一个地方就交几千万学费。路子怎么走,一定要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

措施要硬。当时百色扶贫修一条路,厅级干部要管一公里,科级干部管五百米,反正怎么修都要完成。现在中央措施是很硬了,下了很大的决心,又和各省签了责任书,就看各地怎么执行。

作风要实。扶贫要深入下去,不能浮在面上。要强调实干,不要空谈。

许多陈开枝帮扶过的人正在接过“爱心接力棒”,把他对扶贫工作、对贫困学子的爱心传递下去。

广西百色凌云县姚美辛便是其中一个,她得到陈开枝资助学费后顺利大学毕业,并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如今,她也成为帮助贫困学生的一员,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

陈开枝的老伴邓妙珍说,陈开枝已将扶贫当作神圣的事业,他的座右铭是“生命不息,扶贫不止”,他一定会一次次走下去。

关于扶贫,陈开枝认为“扶贫不是句号,是逗号”。尽管已是77岁的老人,尽管已经完成了他100次百色行的承诺,但陈开枝依然永不言倦,为了让更多贫困百姓摆脱困境,他第二个100次再出发正在进行中。(半月谈记者 原碧霞)

编辑:位林惠

01 02

关键词:扶贫 脱贫 广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