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重阳节将至 中消协发布老人四大消费陷阱
重阳节将至,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系列紧急警示,提醒广大“银发族”科学选购保健食品、合理投资理财、安全旅游出行、舒心养老生活,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近年来,一些无良经营者利用老年人信息相对封闭、需要陪伴、渴望健康等特点,炒作概念,虚假宣传,大行坑老害老之道。他们扯上国家“惠民工程”“政府补贴”“一带一路”等光鲜旗号,假借境内外著名医药科研院所、基金会、行业协会等高大上名头,扮演专家、学者、神医,顶着博士、教授、研究员、诺贝尔获得者等各种头衔,打着科技幌子,将其产品标榜为国内重大发明或国际科技领先成果,包装成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有的还搬动国内外知名人士为产品会销站台。他们通过养生讲座、专家访谈、有奖听课、“专家”坐诊、免费体检、虚假试验、免费旅游、家访送礼、亲情拉拢、会员优惠、雇托销售、饥饿营销等方式,忽悠老年人盲目购买高价保健品,非法谋取暴利,致使有的老年人倾家荡产甚至葬送生命。常见消费陷阱:
1。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不能替代药品,法规禁止宣传保健品有疾病治疗、预防作用。切勿听信将保健食品吹嘘为灵丹妙药或片面夸大药品毒副作用的虚假宣传,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2。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替代其他食品,要坚持均衡饮食,过度服用保健食品,会增加肝肾等脏器负担,非但不能保健,相反会损害健康。
3。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及批准文号,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
4。选购保健食品要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
5。无良商家具有欺骗性很强的营销手法和完善的销售网络,不同商家往往会共享老年消费者个人信息,向其展开轮翻推销,老年人一旦被盯上就很难抵御和摆脱,常常会接连上当。所以,遇到“套近乎”的推销者,老年人要高度警惕尽量远离,更不要把联系电话和家庭地址透露给对方。在需要购买尤其是金额过高的产品前一定要谨慎,最好与家人商量或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6。要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并注意查验商家是否有证照齐全。最好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的商家购买,切忌通过传销等非法途径购买。买时注意索要正规发票和联系方式,收集保留好宣传资料,一旦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可将相关票据、资料等作为维权证据。
出游有猫腻,消费陷阱要当心。
1。当心团购价背后的陷阱。一些旅行社会以“团购价”“低价团”“免费游”等广告吸引旅游者上门,他们尽可能降低自身经营成本,在行程路线、交通工具、住宿条件等方面服务大打折扣,会给老年消费者增加不必要的烦恼或事故风险。他们或在旅途中带领老年消费者前往保健品商家诱骗其购买产品,或在签订合同时往往将最精彩、需要付费的景点排除在低价团费之外变相加价。因此,老年消费者在选择旅游社和产品时不要单纯以价格为导向,要多关注旅游产品的品质。
2。当心年龄“附加费”陷阱。目前很多旅游团价格很低,一些旅行团只能依赖游客在购物点消费来赚取利润,而老年人被普遍认为消费能力偏低,故而想出了向老年人收取年龄“附加费”来弥补损失。年龄附加费是国家明令禁止收取的。报团时,要仔细阅读旅游合同内容,检查附加收费、行程路线、收费项目等条款是否合理后再签字和缴费。
3。防范不良商家以超低团费、分时度假、高额回报等为诱饵,让消费者支付高昂的出境保证金或会员预付卡费后,拒不按照合同约定退款或卷款跑路。所以,老年消费者在选购旅行社时,应尽量选择有资质和口碑的旅行社,最好将出境保证金支付到由第三方金融机构监管账户,不要轻易打到工作人员个人账户,避免日后产生经济纠纷造成财产受损。
4。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选择旅游线路,避免过度疲劳导致身体不适无法旅游,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5。当心天价陷阱。在景区就餐和购物时,把价格和计量单位问清楚,再去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如出现权益受损时,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保留好维权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投资有风险,金融理财需谨慎。
1。购买理财产品时请牢记五个“不等于”:(1)银行理财不等于储蓄存款;(2)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3)口头宣传不等于合同约定;(4)别人说“好”不等于适合自己;(5)投资理财不等于投资发财。
2。清晰了解产品的发行与签约机构、保本与否、投资方向、预期收益率等,一定要明确自己所购买的产品类型,避免某些销售人员以“存款”“理财产品”名义推销保险。
3。防范以“赠礼、返佣”等为由进行销售。买保险赠送礼品、返还佣金等行为是法律明令禁止的,如果保险公司或者销售人员对赠礼进行承诺又不予兑现的,消费者要求兑现,法律是不予支持的。
4。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投资收益的收益和流动性需求。
5。清醒应对风险,进行多元化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服务有陷阱,养老居家多提防。
1。 警惕“骗局版”以房养老。前不久,北京数十位老人陷入“以房养老”骗局一事引发高度关注。他们根据所谓“理财人”的介绍,以房屋作为抵押贷到款项,然后投资于号称每月可得10%—15%的高息“理财项目”,本希望能够安度晚年,但是却很快发现不光收益和本金得不到归还,连自己的房子也被强制过户,或者需要再欠下债务来保全居所。在此提醒老年人,在签订抵押借款合同,处理本人所有的房产时应审慎行使民事权利,不要轻信投资高额回报的言论。老年人应多与子女、家人协商,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正确分析投资理财的后果,认真阅读合同或协议,准确预判不能到期还款或其他变故造成单方违约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否能够承受的法律后果,切不可草率签字或支付预付款等费用。
2。需要上门维修家电、燃气等业务时,谨防冒充品牌售后的“黑维修”虚要高价,更要防止不法分子以上门维修家电之际窜入家中实施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老年消费者在查找售后服务电话时,不要迷信网上所谓的官方电话,除了拨打产品说明书上附有的售后电话,还可登录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www.cca.org.cn),点击“查验宝”,然后在搜索栏输入品牌或厂家名称,点击搜索即可查询到主流品牌的准确联系方式。
编辑:赵彦
关键词:重阳节 中消协 老人 消费陷阱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