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双十一消费坑点多:价格先涨后降 线上线下差别供货
“双十一”消费“坑点”旧的未除新的又来
“双十一”网络购物狂欢节即将来临,多家电商平台均已“厉兵秣马”,准备“开战”。
近年来,“双十一”网络购物销售额持续增长。据有关机构统计,仅2016年11月11日当天,全网交易总额超过1770亿元,同比增长了44%。很多消费者都加入到“双十一”网购“狂欢”队伍,希望从集中促销活动中得到实惠。然而,在电商频频传来捷报的同时,各类消费问题却层出不穷。
先涨后降,消费者难获实惠
“双十一”之所以屡屡创造销售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价格优势,一般网络商家都会把一年中商品的最低价放在“双十一”。但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十一”促销前先涨价,在促销当天降价,实际上价格持平甚至上涨,促销活动名不副实,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并没有得到实惠。
中消协调查发现,天猫平台某品牌女包在2016年10月23日~11月11日记录时间段中,存在标价上涨情形,从1199元涨至1499元,随后11月11日标价下降为1348元。京东平台某品牌床品套件从2016年10月29日~11月11日记录时间段来看,价格上涨幅度很大,标价由299元涨至1199元,而11月11日当天降为439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虽然2016年“双十一”前,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多部委相继出招,对“双十一”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然而依旧有不少商家利用促销欺骗消费者。
线上线下差别供货,需多注意
同样的纸巾,为什么网上买的薄很多?同样的羊毛外套,为什么网上买的羊毛含量少很多?近年来,在电商促销中,线上线下存在差别供货问题,而专供线上销售的商品被称为“电商专供”。这让消费者很难真正比价获得实惠,同时也被“专供”商品耍得团团转。
中国电子商务中心主任曹磊对记者表示,所谓“电商专供”商品,是指生产企业专门为电商打造且只在网上交易平台流通,与实体店销售产品型号略有差别的产品。其特点有二:销售渠道单一,只在网络上销售;价格优惠。
“‘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该类商品通常按照实体店的某种产品型号做出某些改动,多数情况是为了节约成本,所以较实体店一般价格低一些,当然质量会差一点,可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曹磊说。
预售定金和订金“傻傻算不清”
“双十一”临近,各电商平台的宣传促销正盛。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电商促销活动更加考验消费者的“智力”。预售、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等,让消费者“傻傻算不清”。
在经历了几次“双十一”当天网站进不去,支付不成功等系统瘫痪后,预售模式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由于流量过大导致的系统瘫痪,同时也给了商家更加精准的销售预估。
曹磊指出,所谓预售,即商家让消费者通过支付定金(订金)的方式,提前预订某商品。定金(订金)可翻倍,“双十一”当天支付尾款,“双十一”后发货。然而商家也在预售环节玩起了花样,各类眼花缭乱的预售活动让消费者吐槽不断。
“一般来说定金不退,订金能退,而很多商家预售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基本上都为‘定金’。虽然定金可翻倍看似十分优惠,但如果消费者在支付尾款前不想购买了,则定金不退还,这定金就打水漂了。”曹磊说。
此外,还有网购平台规定,预售商品只能单独购买。想要使用商家页面上的各类满减优惠券以及平台的各类优惠券,还需另外购买其他商品,因此获得优惠幅度并不如想象的大。不仅如此,一些网络平台还限制了优惠购买人数,比如前200名可5折,但过程不透明,消费者无法知晓自己是否是前200名。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消费者 双十一 商品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