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网游“开挂”暴利:交易火爆 月利润不下百万
本职是广告设计的小凯,今年9月入行做起了外挂代理。他没有精力管理自己的QQ群,就潜伏在几个大代理的顾客QQ群中,私聊推销外挂。他也在各个游戏论坛、部落留言打广告,“稳定吃鸡,枪枪爆头,各路神仙辅助全部到位”,附上一串QQ号。
“外挂成本很低的,都是靠宣传卖出去的。”小凯说,他为此找了合伙人,负责开挂打游戏冲榜吸引顾客。
“外挂让玩游戏的人得到优越感,也有人被挂虐惨了,就来买挂报仇”,小凯总结称,能玩这游戏的人基本都不缺买挂的钱,游戏的付费和配置要求已经筛选了优质顾客,最终为他带来每月十余万元的收入。
但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处于金字塔尖的外挂制作者。“最早一批外挂的制作者,一个月利润不下百万”,K哥介绍说。
反外挂战争难言胜负
外挂制作成本低,遇运营方维护,外挂迅速升级更新
目前,K哥的5人团队致力于反外挂。据他统计,《绝地求生》外挂目前已有50多种,“除透视、穿墙外,最近又开始流行无限伸长和巨型化武器”。
“市面上很多外挂都是开源的,稍微修改,换个名字就又是一个新外挂”,K哥举例说,将所有人显示成黄色的透视挂叫“小黄人”,如果改成白色,又会变成另一种外挂。
“外挂的开发者都算不上黑客,只是稍微对游戏引擎有了解,制作外挂并不难”,K哥介绍,最简单的外挂只是修改几个源代码就能达到作弊效果。一位熟悉游戏行业的程序员小图说,还有些外挂的源代码是一些玩家开发出来娱乐的,被人发现后修改这些源代码增加作弊的功能,用来赚钱。
半年内,K哥的团队举报上传了十几款衍生的外挂源代码,“我们把手头能收集的外挂源代码都发给了BattlEye(反作弊系统)”。
“更多时候反外挂是游戏运营方和外挂制作者之间的博弈”,代理商小凯说,外挂需要经常更新,尤其是游戏更新防作弊机制后,外挂肯定要第一时间更新,否则就会被拉闸(停用)。
“为了加强外挂的严厉打击和防治,11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10点将进行临时维护。维护内容:外挂相关机制更新。”11月14日,《绝地求生》官方微博的一则消息,让外挂群内一片哗然。
“今天游戏大更新,现在市场上都拉闸,都在更新,大家暂时别着急。”几名管理员随即在群内出现,一边安慰顾客,一边让大家下线外挂。之后,这些管理员让大家删除之前的版本,从网盘下载新版本。一名管理员解释称,这是应对《绝地求生》官方的反外挂机制的更新,紧急更新了外挂,新版本的外挂放心使用。
对普通玩家来说,反外挂只能靠在游戏中杀外挂。“从9月份开始,遇到外挂越来越多了”,最惨的一次,马丁四人组队碰到对面有锁头外挂,和他对枪,被打倒很多次,都被队友拉起来,马丁的倔劲上来了,成功把对方用挂的人打倒一次,但最后还是被灭队了。“就是那种你拼尽全力也无法扭转战局的无力感。”自此之后,马丁和几个水平相当的朋友组成一个小队,在游戏中专杀用外挂的玩家,虽然成功的次数比较少,但“很有成就感”。
打击外挂需“与时俱进”
律师表示外挂缺少明确法律定性,立法需继续完善
11月22日,腾讯游戏安全中心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绝地求生》国服在腾讯平台上线前,将依托过往的技术经验,结合线下的法务打击,全力保障所有玩家在《绝地求生》上的游戏体验。针对该款网游外挂的新一轮打击,又将开始。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等五部委曾经发布过《关于开展对私服外挂专项治理的通知》。
针对“外挂违法行为”,该通知的解释为:“私服”、“外挂”违法行为是指未经许可或授权,破坏合法出版、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互联网游戏作品的技术保护措施、修改作品数据、私自架设服务器、制作游戏充值卡(点卡),运营或挂接运营合法出版、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互联网游戏作品,从而谋取利益、侵害他人利益。“私服”、“外挂”违法行为属于非法互联网出版活动,应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今天稍微具有一点网络常识的人都知道,私服是私服,外挂是外挂,根本不能混为一谈”,中国首例网络游戏外挂案被害人代理人、北京市威宇律师事务所律师滕立章认为,私服是私自架设服务器盗版运营他人游戏,外挂只是一个挂接运行的类软件程序。
滕立章表示,五部委的通知只是根据当时的外挂表现形式、为行政治理目的形成的文件,目前的外挂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显然此规定早已经不合时宜,更不能拿来做刑事案件的外挂定义用。
“造成外挂泛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立法不完善,导致外挂打击名不正、言不顺。”滕立章说,外挂无论制作、销售,还是使用,其非法性是比较明显的,但外挂目前在法律上还缺少一个明确的定性,使一些涉外挂的案件的法律性质认定无法可依,存在着法律难以认定的障碍。
(文中马丁、小富、小凯、小艾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陈奕凯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网游“开挂”暴利 交易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