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习近平落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文章
以“实”为纲 筑牢基础
善战者,求之于势。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习近平一向看重实体经济的发展。
十九大后,习近平首次调研即选择了我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江苏。他在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看望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职工代表时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同时,他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要求:“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才能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5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速比2016年提高12.5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从盈利能力看,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6%,比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抓住发展实体经济这个“牛鼻子”,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早日实现产业强国的梦想。
以“强”为要 擘画现代化强国
强国,是习近平为未来的中国印上的醒目标签。“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这句展望,赢得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地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中国2016年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2个百分点,而美国只贡献了0.3个百分点,欧洲贡献了0.2个百分点。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有1/3是依仗中国。5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30.2%,超过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的总和。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达15%,比5年前提高3.5个百分点。
从建设工业强国、航天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等硬实力,到建设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等软实力,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华儿女“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犹记习近平2018年新年贺词,“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中国人民就能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文/戴萌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习近平 现代化经济体系 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