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春运服务我在岗
在保定客运中心体验“航空式”服务
有爱的微笑最动人
本报记者 刘志强
今年春运体验,我要去的是全国客运服务行业的“佼佼者”——河北保定客运中心郭娜陆地航空班。
“双腿并拢,腰杆挺直,两眼目视前方。对,就这个姿势,保持5分钟!”还没开始体验,班长郭娜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脑袋上顶本薄册子,两腿间夹张A4纸,这都快赶上训练空姐了,对我一大老爷们儿来说还真挺难。“咱们叫陆地航空班,就是各项服务标准都主动向航空看齐,让汽车乘客也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出行服务。”
2月5日上午9点,简单培训之后,我站到了位于客运中心大厅正中的航空班服务台内。“请问一下,A3口在哪里?”一声问询让我认识到:已经穿上了工服,一举一动都在乘客眼里了。于是,原本作“稍息”状的双脚变成了“立正”,双手上下叠放置于胸前,嗯,正式开始吧!
由于略作了些准备,我这个新手起初的表现还算自如。对类似检票口、售票处、洗手间在哪里的问询,对于倒杯开水、借个胶带之类的求助,基本都能应付。可没过多久,挫败感便接连袭来——
“今天去沧州的票还有没有?”“到上海的车会经过盐城吗?”……一听到有关票务的问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敲键盘、查系统。可为了不耽误乘客时间,身旁的带队老师刘会青总是张口即来、报上答案。
“你们都不用查吗?”我迟疑地问。
“都印在这儿了!”刘会青指着脑袋说,保定站310条营运线路的发车时间、途经地点和票价,航空班每名员工都记得门儿清,只有拿不太准时才会求助电脑。据她说,背下这些时刻表,一般得花上3个月。
“同志,我的小挎包落车上了,快帮着找找行吗?里头有高铁票,找不到我就上不了火车了!”一位大哥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说道。
“好的,没问题。您刚下的哪趟车,我立马陪您去找。”刘会青简单两句话,让这位大哥平复了焦急的心情。
通过大哥的描述,我们查到了他乘坐的客车车号,一问调度室,车还没出站!我们又赶紧跑到车场。打开车门,看到挎包还在,这位大哥如释重负,原本紧绷的脸庞一下子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真是帮我大忙了!”随后,他又将手伸进包里,犹豫着问了句:“要钱不?”“不用不用,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您快去赶高铁吧!”刘会青和我一道摆摆手,送走了大哥。
匆忙旅途之中,遇到“囧事”在所难免。保定客运站内每天往来5万人次,保不准哪位就会出现什么小状况,可如若有人及时伸出援手,旅客的糟糕心情便会一扫而空。刘会青告诉我,航空班成立15年来,帮助旅客寻回了2.1万余件失物,还为300多名走失儿童找到父母,把200名失忆老人送回家中,收到2000余封表扬信。
“您好,能借下电话吗,我没手机。”刚回到服务台,一位大爷就来求助了。兴许是为证明自己没说谎,他把手里一纸文件忐忑地递给了我,接过一看,是份《刑满释放书》。
“好的,请您登个记,告诉我号码。”刘会青一边微笑着,一边拿起一部老款的手机拨通了电话。
“让你婶子给我送套衣服到县里澡堂,监狱里的那套我不想穿回家……”重获自由的大爷操着苏北方言给家里交代着什么。递回手机,大爷忙冲我们作揖,连声道谢,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没想到,航空班的服务台里装着个百宝箱,针线包、晕车药、胶带啥都有啊。”我冲刘会青打趣说。“这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刘会青回忆道,2012年6月底的一天,一位凌晨5点半就来到车站的旅客想拨打公用电话,可电话亭6点才开门,热心的郭娜就把自己的电话借给了他。正是通过这次经历,航空班又增加了一项新服务项目——开通“免费亲情电话”。
陆地航空班,果然不一般。这几年,本就是行业领先者的他们还在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开通班组微信,与乘客在网上互动;自愿捐款设置“困难旅客救助基金”,为旅途中急需零钱的困难旅客提供帮助;在重点旅客候车室开设“七彩旅途小课堂”,为旅客讲授各类生活常识,缓解旅途烦闷……
外面寒气逼人、里面人来人往,客运中心内的室温并不算高。可航空班持之以恒的贴心服务,却让脚步匆匆的旅客少了些疲惫与焦躁,多了些从容与温暖。
看似简单的机上服务,背后是空乘3个月培训、28门考试以及半年实习
换个角色上飞机
本报记者 赵展慧
身体向下前倾,胸前交叉的安全带勒得紧紧的,离地,几个好像过山车一样的上下起伏颠簸之后,飞机慢慢平稳下来。背对机头坐在后舱的我轻轻松口气,果然起飞时后舱要颠簸许多,但幸好没有出现机组提醒可能产生的晕机反应,适应良好。
春运第六天,我登上了从深圳飞往北京的深航ZH9107航班,梳起发髻,穿上红色制服,戴上胸牌,这回我不是乘客,而是一名见习空姐!
春运中的宝安机场特别繁忙。下午2时45分,正是乘机高峰时间。我站在机舱的第十二排迎接,帮乘客确认位置,搭把手放箱子到行李架上,微笑提醒不要占道。临近春节,航班上大多是回家探亲的乘客。眼前经过的一张张脸上,大多是舒缓愉快的表情,我的心情也随之放松喜悦。
轻松了没多久,19排乘客的问话就让我紧张起来,“已经延误了半小时,飞机什么时候起飞?”塔台还没通知,具体起飞时间还不确定,我心里有点没底,只好硬着头皮微笑说:“不好意思,先生,现在因为出港航班较多、深圳机场流控等原因,让您久等了,我们正在排队等待起飞,空管通知起飞时间后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旅客。”看着乘客拧紧的眉毛一松,点点头,我反而更加焦灼,脑海里浮现出以往自己遇到飞机延误时乘客的不满喧哗,心里飞快地盘算,万一有乘客因为延误而情绪激动,我该如何安抚。幸好,乘务长井娴静的广播及时解救了我,飞机接到空管指令,将于15分钟后起飞!
换个角色上飞机,不免多了很多对空乘人员的理解。航班延误,他们跟乘客一样,只能等待起飞通知,却要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解释安抚,有时候难免还要当出气筒,其中滋味,我仅体会到一点,就已经觉得挺不容易。
起飞时间已定,客舱气氛重回平静,却又被小朋友的一声啼哭打破了。一个粉嫩的3岁小女孩,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妈妈怀里哭得小脸通红,满头是汗,没有经验的我站在一旁手足无措,而乘务员小王早已有备而来,变戏法一样掏出几本故事书。这招有效,不到一会儿,小女孩就停了哭声,注意力被五颜六色的小书吸引走了。
飞机慢慢驶入高空,接下来有一场“硬仗”要打。“送一遍餐,两遍水。”井娴静一声令下,后舱就开始忙碌,只见眼前咖啡壶、茶水包、餐盒来回穿梭,不一会儿餐车就已经装得满满当当,饭菜飘香,准备就绪。从深圳到北京要飞3个小时,需要这样打仗一般的速度吗?面对我的疑问,井娴静笑了:“动作必须要快,虽然航程还比较长,但除去起飞降落和乘客吃饭时间,还有不可预见的飞机颠簸时间,其实发餐时间非常紧。”
系上围裙,推出餐车,我心中默念在紧急培训中掌握的要点,左手两指夹住白色小毛巾,三指捏住杯子下缘,右手握住大瓶饮料倒水时,瓶口不能挂靠杯口,端稳,倒七成满,然后换右手持杯递给左边的乘客。送完一趟下来,右手发颤。紧接着送餐,每取一次餐盒要弯一次腰,可能是第一次体验有些紧张,走完一趟肩背酸疼。不过看着深航为春运推出的腊味煲仔饭一发放就成为“爆款”,乘客们竖起的大拇指,两位当天过生日的旅客收到机组特别准备的小蛋糕惊喜的眼神,我感到一天的好心情都被点亮了。
直到收完餐、飞机快要降落了,我才猛然发现,整个乘务组都没顾得上吃一口热饭、喝一口热水,甚至也没上过一趟厕所。饿着肚子,大家仍在“苦中作乐”,这个自封“厨房皇后”,那个自称“后舱王子”,欢乐中透露出对职业的热爱。看似简单的机上服务,背后是3个月培训、28门考试以及半年实习,甜美的微笑背后是胃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极为普遍的职业病,光鲜美丽的身姿背后是数不尽的三餐不定、黑白颠倒。“春节怎么过?”“在空中过!”没有春节、只有春运的井娴静笑着回答我。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旅客 春运 服务 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