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永不生锈的忠诚本色——追记不忘初心以身许党的北京卫戍区某干休所离休干部周智夫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题:永不生锈的忠诚本色——追记不忘初心以身许党的北京卫戍区某干休所离休干部周智夫
新华社记者李清华、樊永强、杨庆民
这是一位有着75年党龄的94岁共产党员在生命走向最后时刻的政治意愿——
“热烈祝贺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这必将使我们党和国家有更大的发展。
牢记入党和从军的初心,报党恩!我有今天完全是党给的。
悼念当年在战斗中和我一起负伤和光荣牺牲的战友!”
这是一位把一生都奉献给党和军队光辉事业的离休干部的临终遗言——
“关于我寿终丧事的办理一切从简,火化。不给干休所领导和儿女留下麻烦,不保留骨灰和骨灰盒!
对党知恩报恩,就涌泉相报,向党交党费拾贰万元人民币,这个钱由健在的老伴负责支付。
我希望5个儿女,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要用实际行动爱党爱国听党的话,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话!”
北京卫戍区某干休所离休干部周智夫,不忘初心以身许党,病重之际一次交纳12万元党费,用朴实行动展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书写了一位革命军人永不生锈的忠诚本色!
“这辈子一直跟党走,下辈子还要做党的人”
2018年1月20日,是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日子。
病榻之上的周智夫戴着氧气面罩、颤抖着双手,接过组织派人送来的党费交纳收据,顿时热泪盈眶。
捧着这方印着党徽标志的大红证书凝视良久,周智夫激动地与二女儿周卫平击掌庆贺:“我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什么挂念也没有了。”
晚年的周智夫百病缠身:胃下垂、冠心病、双耳听力下降、因严重骨质疏松全身多处骨折……2016年以来的大多数时间只能躺在床上静养治疗。他深感自己时日不多,迫切要完成一件大事。
“我要交党费。”2017年7月的一天,周智夫把一直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二女儿周卫平拉到病床边,郑重地说。
女儿很诧异:“爸,你不是一直在交吗?”
“我想交一次特别的党费。”周智夫的话,并没有让家人感到意外。他萌生这样的念头由来已久,每每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感念党和军队的恩情,眼里总是饱含泪水。
2017年11月1日,这个全家人都支持的决定,写进了周智夫的遗嘱:“对党知恩报恩,就涌泉相报”“向党交党费拾贰万元人民币”。
战友们听说这件事,惊讶之余都心生敬意:老周孩子多、负担重,一辈子省吃俭用,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临终却做了这样的大事,了不起!
点滴行动见忠诚,一片丹心报党恩。
“周老在病危之际主动交纳大额党费,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对党特殊情感的自然流露。”周智夫所在的干休所政委姜东军说,他用行动践行了一名老党员、老革命铁心向党、一心为党、终身许党的信仰追求。
周智夫出生在苏北革命老区,亲眼看到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悲惨景象,目睹国民党拉差抓夫的粗暴行径,同时也见证了党领导农民进行减租减息、八路军浴血奋战打鬼子的英勇壮举。19岁那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军走上革命道路,亲身经历了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从贫穷苦难走向繁荣强盛的全过程。
革命战争年代,面对生死考验,他对党忠贞不渝;和平建设时期,面对各种诱惑,他理想信念坚如磐石。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周智夫常常回忆峥嵘岁月,念念不忘党的恩情,总惦记着为党再尽绵薄之力。
“这辈子一直跟党走,下辈子还要做党的人。”陪伴父亲走过最后一段时光,周卫平一点点读懂了父亲,“他最后的想法是,自己岁数那么大做不了什么事儿了,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就只能交点党费,所以要把下辈子的党费也交了。”
“父亲要表达的,是一种革命到底的决心。”周智夫的二儿子周卫民也曾是一名军人,他说:“我们作为子女,如果不做这件事,就对不起他,就对不起他永远跟随党追随党的那颗心!”
“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用一生去报答”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干休所卫生所所长张杰军清晰地记得,2016年8月的一天巡诊时,周智夫因腰椎骨折在家静养。
刚走到沙发前,周智夫就紧紧拉住他的手说:“我们的领土绝对不能被别人占了!”
由于激动,周智夫说话的声音很大:“如果再打起仗来,只要祖国需要,我还要上战场,你们年轻人也要主动请战!”
让这位90多岁的抗战老兵热血沸腾的,是电视上正在播放的周边某个国家因为岛屿问题不断挑起事端的新闻。
“我的战友为了祖国解放牺牲了,他们都很年轻。”周智夫沉痛地说,“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守护好!”
“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这是作为革命战士的周智夫,坚守一生的信条。
周智夫左肩窝里有一个弹孔,右肋处深深凹陷,一道长约10厘米的伤疤,让人看了触目惊心。这是战争留在老人身上的永久记忆。
1946年4月的一次战斗中,时任连队支部书记的周智夫身负重伤,子弹从他左肩窝贯通到右肺,又打进一位战友的小腿。
战友们不顾个人安危,一边与敌人殊死战斗,一边用担架抬着他7次辗转治疗,最终将他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这次战伤,周智夫右肺切除近三分之二,右侧第六根肋骨被摘除,落下三等甲级伤残。
真正让周智夫铭记一生的,并非自己的战伤,而是战友的牺牲:“我活下来了,可那个年仅17岁的战友却因为截肢伤口感染,最后还是走了。”
一想起这些,周智夫总是老泪纵横:“当年战争环境那么恶劣,党始终没有丢下我,我这条命是党给的,没有党就没有我们这一家子。”
“只要革命需要,我愿意把生命献给党。”这句上世纪50年代周智夫写在《自传》中的话,是他发自肺腑的炽热心声,也是他爱党许国的铮铮誓言。
“党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要用一生去报答。”老伴娄淑珍说,那位负伤牺牲的17岁小战士,和那些抬着他辗转治疗的战友,是老周一生挥之不去的思念,“报答党的救命之恩,为这些无名的战友做些事情,成为了他交纳大额党费的初衷。”
经历过战争考验的周智夫,深知和平的不易,也深深爱着这个他为之浴血奋斗的国家!
在周智夫卧室的床头,有小女儿周卫华从香港为他带回来的紫荆花音乐盒。这是老人晚年卧病在床时的“心头爱”。
因为这个音乐盒可以随时播放国歌。
“每次音乐响起,他就显得特别高兴。”周卫华说,在父亲眼中,这是我们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我虽然走不动了,但还渴望去听听党的声音”
走进周智夫的卧室,映入眼帘的是窗台上的书籍、报纸、杂志,几页信纸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床头柜上还有一个放大镜。
“放大镜、助听器、笔记本是老周学习的‘三件宝’。”娄淑珍说,为了收听广播、上课学习,他专门花1万多元钱配了助听器。每次干休所的广播系统一响,他总会示意家人安静下来,把手拢在耳边凝神细听,生怕漏一个字。
有一次,周卫华看到父亲躺在床上吃力地读报纸,心疼地说:“您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学个啥?”
“不看书不读报,脑子就会空荡荡。”周智夫说,“人越老越不能糊涂,越要通过学习保持头脑清醒。”
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辗转南北的工作生涯,以及离休至今的30多年,当了一辈子政工干部的周智夫,一直笃信笃学党的创新理论。
年逾九旬,他一如既往听广播看新闻,最爱学的文章是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最爱读的报纸是党报党刊,最爱看的电视是“新闻联播”和革命战争片。
每次单位组织学习文件、政治教育、党课辅导,周智夫从没落过一次。他说:“过组织生活要像过日子一样,认认真真用心过。”
这几年,周智夫的骨质疏松症愈发严重,但身体上的病痛没有阻挡他学习的热情:“我虽然走不动了,但还渴望去聆听党的声音,学习党的精神。”
曾任周智夫所在党支部书记的离休干部王清文对此印象很深:“周老是我们所里老干部当中年龄最大的,身体也不太好,每次上课都是勾着腰、弓着身子、拄着拐杖,让家人搀扶着送他到学习室。”
党的十九大开幕当天,周智夫很想听听习主席的声音、看看大会的盛况。但是因多处骨折,他只能卧病在床,于是他就让家人把他抬到客厅,从头到尾聆听了习主席所作的报告。
对党的理论高度认同、对党的领袖真诚拥戴、对党的事业坚定执着,周智夫用一生坚守了共产党人的信仰高地。
在2016年5月“两学一做”集中学习教育课后的一次请假,让姜东军至今想起仍唏嘘不已。
那天,周智夫像往常一样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课,只是身体比以前佝偻得更低了。
“周老,已经下课了,我送您回去吧。”辅导结束后,姜东军发现周智夫并未离开,便走上前关切地问。
“姜政委,我感觉身体越来越支撑不住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党课教育。”周智夫吃力地说,今天特地留下来当面向你请假。
姜东军动容地说:“一个老同志,身患重病还坚持听课,身体实在撑不住了才请假,体现了多么强的党性!”
编辑:秦云
关键词:忠诚本色 周智夫 北京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