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美俄战略博弈将持续
大国竞争重回首位
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对俄罗斯的敌意早已有之,并非一朝一夕。
“自冷战结束之后,尤其是普京上台以后,美国一直视俄罗斯为战略竞争对手,试图通过北约东扩,挤压其战略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普京上台之后,对美态度强硬,双方战略博弈愈发明显,乌克兰危机更将双方关系推到一触即发的边缘。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时期以及上台之初曾经多次向普京释放积极信号,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其所在的共和党素来看重国防安全,强调提升军力。其中,右翼保守派更是对俄秉持浓厚的负面态度,要求对俄强硬的呼声不断高涨。此后,“通俄门”的发酵让特朗普不敢任性而为。
今年年初,美国出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及国防战略报告,将中俄明确列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在发布国防战略报告时强调,美国不能坐视俄罗斯军力扩张。不少分析认为,两份报告表明,美国重新将大国竞争放在首位,而不再是打击恐怖主义,这意味着其在遏制俄罗斯方面将有更多行动。
“除了对俄战略定位之外,美国也希望借助来自俄罗斯的威胁,把北约重新凝聚起来,维持美国在欧洲的同盟体系。”袁征说。
不难看出,美国及其盟友近来在军事上对俄动作频频,实际都是其上述思维逻辑的一种贯彻和具体支撑。
“总体而言,美国目前是主动出招,俄罗斯迎战。当然,俄罗斯也在采取一些举动,试图扭转被动局面。”袁征分析认为,俄罗斯手中仍然握着几张颇具分量的牌:一是实力不容小觑的战略核武器,二是在叙利亚政治和解进程中的话语权,三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四是进一步向东倾斜与中国的合作前景。
正因如此,即便受到欧美经济制裁、国际油价下跌等诸多打击,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俄罗斯始终没有“服软”。在就职典礼的演讲中,普京强调,任何障碍和环境都不能妨碍俄罗斯确定自己的未来。俄罗斯《观点报》引述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的话称,普京已经明确表明,这艘名为“俄罗斯”号的大船即使遭遇风暴,或有人企图阻止,它都仍会继续前进。
正面冲突风险太大
剑拔弩张无益于修复信任,只会加深敌意。
“这些对峙对于两国关系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短期之内,美俄关系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迹象。”袁征指出,自冷战以来,俄罗斯曾经一直试图融入西方,但现在看来这是很难实现的。
如今,随着普京开始自己的新一个总统任期,西方媒体对于俄罗斯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关系,更多的还是担忧。
法新社称,“对普京来说,任何让步都是示弱的表现。”莫斯科对西方的态度在普京的第四任期内不可能发生改变。美国《华盛顿邮报》也认为,普京在就职典礼上的演讲,并未就与西方的对峙表现出任何退让的迹象。
深陷“通俄门”泥淖的特朗普,虽然有意改善两国关系,却也无力迈出实质性步伐。
不过,分析普遍认为,叫板归叫板,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和俄罗斯不会轻易撕破脸。毕竟,成本太高,谁都承受不起。
“美俄都是核大国,如果真的爆发大规模正面冲突,那么对两国、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稳定都不是一件好事。此外,美俄在反恐、联合国安理会等不少领域还有合作的需要。”袁征指出,基于这两个因素,美俄都不愿走向正面军事对抗,而是继续进行有节制的博弈。“此前,双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表现就都有所克制。”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俄美两国军方都百分之百不会允许军事对抗发生。
此外,当下,对美俄两国领导人而言,国内事务也得占用他们相当一部分精力。瑞士《每日导报》认为,尽管与欧美紧张关系加剧,但是未来6年,普京的最大问题还在国内,尤其是兑现竞选承诺,激活经济。中期选举在即,特朗普同样需要想方设法,笼络民心。
未来一段时间,美俄这对“冤家”的战略博弈将会持续。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俄罗斯 美国 战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