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当代花鸟画语言的尝试
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主要的艺术门类已经具有了悠久的历史,综观历代名家画作,气象万千,异彩纷呈,达到了一个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在当今飞速发展和变革的社会,各艺术门类繁荣发展。花鸟画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更要发挥其自身抒情、优美的艺术特点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这就需要变革笔墨语言,拓宽画面的艺术表现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层林尽染金秋玉(国画) 225×175厘米 2013年 崔志安
线是中国画的精髓,绘画离不开点、线、面。大自然中本无线,线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基本上来说线分为两类,金石风格的线和传统手绘风格的线。所谓“金石”是指古文字,因为在古代早期,文字都是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画在石头上。古代的先民使用刀、凿等硬制工具刻画,其线条具有古朴生动、刚健凌厉、苍劲挺拔、单纯原始的艺术特点,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而传统“手绘”线是用软笔在器物或纸帛上描绘出来的线,具有线条柔美、自由流畅、连绵起伏、潇洒灵动的艺术特点。同样的“线”,不同的感受,这就是线的魅力。由于线的产生来自于人,自然会受到人的情绪和感情的影响。另外,线条是艺术家提炼出来的,只有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和体验,结合植物本身生长的规律和精神面貌进行提炼和加工,内外合一,方能做到和谐统一,才能使笔下的线条抽离于自然纷繁的线条之外,得到提炼与升华,使之富有更强烈的表现力和概括力。
此外,一件作品的成功与否,构图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在构图上,不必固守传统的形式,大胆借鉴当代艺术设计元素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传统的工笔花鸟,小草图、大草图、完整草稿、透稿……程序繁杂,进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作品的生命气息与时代特征难以呈现。只有冲破限制,打破束缚方能增加机会。我基于这样的想法,开始了不受限制与束缚的实践,面对一张白纸,不论大小,不打草稿,不画草图,不设小样,起笔就画,任笔尖随着心绪流动,随着情感变化而徐疾无束。
如何在一张几平尺甚至近百平尺的生宣上一气呵成一幅画稿,确实需要一段艰苦漫长的训练过程。而掌握与消化所画物种的特性与习性,是花鸟画作者的必修课,也是画面构图、线条准确无误的有力保障,想在一张硕大的生宣纸上游刃有余、张弛有度,一切都建立在对各种物象形态与结构烂熟于心的基础上。
一张白纸有了假想的雏形,下一步程序我从同门类的山水画当中找到了救命稻草。山水技法的皴、擦、点、染,为我输入了很高的营养。物象的肌理就是指物体本身表面的组织结构、质感等效果。笔在宣纸上由于力度、方向、角度的细微变化呈现出各种变化,无数个点叠加在一起就会产生不同面貌的肌理。所以,皴和点是我拿来并使用最多的元素,使得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在笔墨肌理和自然质感中发展和完善。
在基础建设完成后,下一步进入上色阶段。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每种形象都有自己本身特有的色彩。但于艺术创作而言,如果只是客观赋色还远远不够,人对色彩的敏感高于其他动物,所以,我主张使用主观色彩才能抓住观者的心灵。
在当今多媒体信息时代,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层面。唤起人们心灵触动、富有时代气息的色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人们对色彩要求很高、很挑剔。色彩如何与画面相吻合,如何适应时代就成了作者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美术中其他门类如陶瓷、建筑、服饰、壁画、年画等领域当中的用色,也可以把西方绘画中的色彩构成,拿来为我所用,从中获得灵感和启示。在颜料使用上也可以大胆尝试水彩、丙烯、水粉等其他颜料,只要能与花鸟画结合得好也未尝不可。我尝试使用鲜明突出的色彩,富有装饰性意味,采用主观色彩,一幅画作一般只用一两种少数的色彩,使用植物色,采用大面积上色,这样更显得画面整体大方、意境单纯、墨色通透、层次鲜明,主体与背景对比分明,力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编辑:杨岚
关键词:色彩 花鸟画 尝试 艺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