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华人在国外说不说英语成问题?母语助保留文化根脉
中国侨网6月21日电 题:大家都是中国人,为啥非跟我说英语……华人在国外,说不说英语都成了问题?
这样的场景不难想象——
在外打拼久未归家的你,终于得闲回了趟老家。当村口见到许久未见的爹娘,你用一口普通话字正腔圆地说,爸妈,我想你们!
接下来等着你的很可能是你爹的一顿爆锤——你小子装什么装,不说家乡话,显摆自己是城里人么!
“乡音”是游子与故乡最深切的连接,人们常用“乡音无改”来证明自己乡愁未散。而当一个人漂洋过海来到异域,母语更是无可替代的“精神脐带”。
然而,华人在国外,使用什么语言、对应何种场合,似乎并没有那么“随心所欲”。
加拿大一位留学生说起了自己的经历。他和来自湖北的Jason同一天入学报到,两人常常一起活动,互相分享信息。可后来,他觉得两人的关系变味了。
“一天,我在食堂看到了Jason,旁边没有其他外国同学,就直接用中文跟他打招呼。结果Jason开口便说‘How are you?’。接下来,Jason拒绝跟我讲汉语,一直用并不流利的英语对话,本来正常的同学间交流,变成了尬聊。”
“再之后,Jason还是坚持讲英语。作为母语同为普通话的我们,沟通再也自然不起来了,同学关系也越来越疏远。”
该作者认为,如果是想提高口语水平,应该多交外国朋友。可拒绝用中文和同胞沟通,难免有用英文凸显自己高人一等的嫌疑。他说:“以奇怪的排斥中文或疏远华人的言行,来作为融入西方社会和语言环境的筹码,真的没什么可骄傲的。”
私域交往如此,华人在公众场合使用语言又是另外一番场景。华人(亚裔)因为英语不够好、或者不说英语而招致指责甚至引发冲突的事例并不鲜见。
最近,美国一家美甲店里发生了令人愤怒的一幕。一白人女子指着亚裔店主大骂:“You sound nasty, your language sounds nasty.”
这名白人女子因不满店员未及时给她的指甲涂上快干甲油,于是叫嚣:“如果不懂英语,就应该滚回自己的国家!”“我建议你们每天都学习英语。”
亚裔店主很有涵养,全程礼貌制止。接受采访时,她说:“我并不在意她说了什么,因为很显然她不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 她表示,如果这些话伤害到其他人,她感到抱歉。
同样是在几天前,美国加州IASCO飞行学校的一名中国学员,因为英文不好而被教官强行绑架送到机场,对方试图强行把他送回中国。
华人在其他国家也遭遇过类似的事情。
2017年6月,多伦多华人超市中,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白人女子对周围的华人叫嚷:“这里是加拿大,如果你们不懂英语,就应该滚回中国去!这里是加拿大,法律规定你们必须说英语!”
不可否认,每个国家都有素质低下的人。上述事例相信只是某些个人的极端行为。但这也显示出,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并不是件随随便便的事情。
当然,漂洋过海到异域他乡,努力学习本地语言既是提升生存能力所需,也是获得尊重、融入主流社会的必由之路。老一辈华人因为语言障碍,从找工作困难到遭遇种族歧视,吃过的亏数不胜数。后来者当然不想重复这一窘境。

那么,另一个问题是,学好本地语言是否意味着要放弃母语?
历史上,在那个华人备受歧视的年代,许多华人一门心思拥抱英文,甚至严禁子女后代学习中文,希望以此洗刷自己的华人身份。这无疑是本末倒置,自然也会事与愿违。
华人低人一等的历史已不复现。当下,“汉语热”席卷全球,中文也被更多游子所珍视。说中文也不仅为了交流,更是为了留住文化的根脉,记住自己的原乡。
旅美作家荣筱箐最近在文章中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我英文还算是流利,事实上,在美国生活多年以后,在很多情况下,说、甚至写中文对我来说已经不再明显比英文更轻松,但我至今保持着在美国跟中国人说中文的习惯,即使对方也同样英文流利,除非对方根本不会中文。”
“最开始这是一种本能反应,但经年累月就变成了一种刻意的选择。这不仅是因为来自同一种母语里的共同基因能迅速拉近两个陌生人的距离,更是因为我担心一旦放弃了这种刻意的努力,我很快就会迷失在语言的夹层里进退维谷,就像科幻电影里被吸进时间的褶皱里那样,终其一生找不着北。”
也许,对于长久漂泊的海外华人来说,中文更像是一枚指针,锚定方向,让人不至于在多元文化中迷失自我。
最后,我们整理一些网友们分享的看法,也期待你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Luisa:
我觉得分情况,两个中国人私底下说英文估计坚持不了超过5分钟,但是,如果在工作场合,或者生活场合,有其他非中文母语的第三个人在场的时候,我都是全程说英文。原因很简单,你想让别人尊重你,你也要尊重别人,在加生活,如果没有这个概念的话还谈何民族自尊感,那才是真的自负感。
子艺:
我在旧金山说中文依然会刻意降低音量,先是觉得自己身在他乡,要尊重他人的语言环境,但同时我也不避讳说中文(正式场合、课堂除外),因为这是我的母语,我有这个权力。英文本来就不是这片大陆本身的语言,更何况我在公共场合说什么语言都是我的自由,问题就是自己能否逻辑清晰、表达准确的接下进攻者的一招一式,接着再打回去。说白了,自己的能力要够强,不然在哪个国家,语言不通都是会吃亏的。
哼哼:
专业法语,工作也是法语,和很多留法的人接触,嘴巴里时不时都会窜几个法语单词,但我从来不会。和中国人说话的时候,我的表达里不会参杂一个法语或者英语单词,这是我刻意的选择。 因为,没有哪一种语言如中文一样,能让我抒怀心中的乡亲和惆怅,像家乡缓缓的小溪,涓涓扑鱼。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冉文娟,ID:qiaowangzhongguo)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华人 英语 中文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