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当“中国式家长”成为游戏,你会更理解父母吗?

2018年07月12日 07:1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点击进入下一页

游戏中“面子对决”截图。

游戏还设置了家长的“面子对决”,这被不少试玩过游戏的玩家认为“超写实”。在“面子对决”中,孩子通过练习获得的所有特长,都会成为家长跟别人攀比炫耀的“战斗武器”。

刘祯浩向记者介绍:“如果让父母面子对战赢了,就可以获得更多奖励,成长也会更好;而如果特长放完了攻击力还不够的话,玩家就会目睹角色的妈妈在各种冷嘲热讽中败下阵来。”

在游戏中,玩家会体验到0-18岁完整的经历。这其中有上学、考试、毕业,甚至相亲、就业等等。最终游戏会根据玩家发展的特长给出不同的职业结局。刘祯浩说目前已有八十多种结局设定。

而当结局出现、游戏结束后,这一代玩家所扮演的角色将会作为下一代孩子的父亲。玩家可继续进行下一代游戏。同时,上一代的职业、性格、配偶,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基础属性、零用钱等等。

点击进入下一页

游戏截图。受访者供图

“我们更希望孩子与家长能互相理解”

刘祯浩告诉记者,要做这样一款游戏至少在一年前就被两人列入了计划当中。

作为80后,两位游戏制作人都对“中国式家长”有充分体验。“大家普遍成长过程中的那些问题,比如家里资金没有那么宽裕,想要的东西没法得到,家长苛求学习成绩等等。这类事都会经历。”刘祯浩说。

同时,近年来在一些社交媒体上,也存在着一些吐槽自己家长的网友。最为著名的例子是,前几年豆瓣上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小组,曾引发广泛关注。而游戏中的很多吐槽,其实都来自于网络上孩子们的不满。

刘祯浩坦言,做这款游戏的目的并非放大某一方不满的声音,“我们更希望孩子与家长能相互理解”。

他说,当孩子玩过这款游戏,会更理解大人和现实社会,“最终能明白家长的一些东西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方式不太对”;而如果家长玩了这款游戏,再经历过一遍成长历程,“更能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谨慎地去决定自己对孩子的方式”。

对于独立游戏,刘祯浩和杨葛一郎都更偏向于把它看作纯粹的艺术形式,“和小说、绘画是一样的,是一种比较综合的艺术形式”。

杨葛一郎告诉记者,他希望在玩家“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父母是爱你的,但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我们也是爱父母的,只不过有时说不出口”。

今年春季,游戏基本完成;5、6月,游戏在网上供玩家试玩的同时,也出现在一些展会中。

刘祯浩告诉记者,自己也没想到,这款本来给孩子设计的游戏让不少“中国式家长”也产生了兴趣。

“在展会里,我接触到的很多妈妈也会想去玩,她们会觉得培养一个孩子是挺特别的经历。有人甚至会带着孩子去玩,他们可能愿意去了解教育方面的东西。还有人以前就不太玩游戏,在测试群里还有人在问怎么下载,一看就是从来都没玩过游戏的。”

点击进入下一页

游戏宣传片片段。

在这款游戏的宣传片中,记者注意到有这样两句话——“父母爱我们,总是用错方式;我们爱他们,却不主动拥抱”以及“我们花一辈子等待父母理解,父母花一辈子等待我们说谢谢”。

这应该就是两位游戏制作者想要表达的。(完)

编辑:周佳佳

01 02

关键词:中国式家长 游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