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家长集体教育焦虑点燃暑期“报班热”
中新网济南8月11日电 (赵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假期不能休息,要用来反超”……虽然直呼“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但在教育焦虑推波助澜下,家长们依旧坚持把文化补习班、兴趣拓展课等“抢跑式培训”作为孩子暑期“标配”。
记者8月11日在济南采访了解到,暑假期间,各类培训课、辅导班、夏令营的“抢人”大战如火如荼,学生家长们每天都会收到数个教育机构的推销信息。家长为孩子报班的热度也一如既往“高烧不退”。挤满了各类文化类学习、艺术类培养、体育类培训的暑假堪比“第三学期”。
图为培训班的老师在指导孩子弹吉他。 赵晓 摄
害怕孩子才艺没有别人家孩子多,担心孩子成绩不如别人家孩子好,忧心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典型中国式父母教育焦虑,已成为“暑期班”爆棚的主因。
“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这个暑假,济南四胞胎妈妈焦连娣就为四个儿子报了吉他班、足球班。她告诉记者,暑期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学习进步的黄金时间,每个家长都想抓住长假,让孩子成绩突飞猛进。“目前孩子的主要开销都集中在教育。”
“暑期前来报班的学生,比平时至少暴增两三倍”,济南一乐器培训机构老师刘家瑞在接受采访时说,每到寒暑假,学生课业负担减轻,“扎堆”考专业级,提升课外技能水平。六年级以下的小学生基本以家长意愿为主,期望孩子练就一技之长。
据《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显示,中国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参加学科补习或兴趣扩展类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支出约5616元人民币。
对于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马广海分析说,在当前优质教学资源的竞争压力和以成绩定优劣的教育模式限制下,中国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焦虑,利用一切时间拼命为孩子“加码”。“各种压力下,父母要做到不焦虑,真的很难。”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呈现出尽早、尽多、尽全的特点,在孩子年龄尚幼时就让他们获取知识,涉猎内容多而杂,这都缘于父母的教育焦虑。山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崔勇表示,传统教育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看重勤学、苦学、劝学,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体特点。“建议家长让孩子从众多涉猎的知识门类中选择最喜欢的加以发展,正面引导和鼓励孩子,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把兴趣变成特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孩子 教育 家长



巴克图口岸:军警兵民筑起“红色国门”
宇宙中的幽灵星云 既美妙又让人发怵
欧洲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北约举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军演
米兰举行“毕加索·变形记”展
惊世大奖15.4亿美元!美国最富中奖者诞生
湖北发现2.47亿年前湖北鳄类和鱼龙类化石
中国艺术家韩美林获颁“韩国文化勋章”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