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校长同聚青海
探寻百年变局中的“大学之道”
人民政协网8月10日电(记者包松娅)青海湖,塔尔寺,坎布拉……在文成公主进藏前“东”望长安之处,宗喀巴大师创立“黄教”之地,2018年7、8月之交,30位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校长们汇聚这里举行“神仙会”,话题却不那么轻松——“现在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把问题抛出来,但是没有答案,大学的变革就是在回应时代呼唤。”
7月29日~8月1日,由民盟中央、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台湾大学共同主办,青海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校长联谊活动”在青海举行。
台湾义守大学校长陈振远在试图回答上述“时代之问”时说得具体一些:我们培养的是未来30年能解决社会各种问题的人。
他接着解释,“这样的人应该有思辨能力、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传递知识。”
据考证,大学从产生到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人类的文明进步。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者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大学之道”的探寻,近现代以来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更是如此。
此次联谊活动的校长论坛主题为“大学发展战略”。“战略”的背景是“全球化”,“在这个背景下,全世界大学当前一个最大的战略共同点就是全球性发展”,这是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观点。他认为,应该超越大学在其排行榜上既有的成就模式,制订更加长远的战略部署规划。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贺陈弘指出,未来人才培育,要花更多资源做的事是通识教育,大学在分化培养人才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加强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和修养。对此,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认为,面向21世纪的通识教育将更加追求互联互通,更加重视多元知识的构建,注重深层次学习能力,因此全人教育和通识教育将引领世界高等教育的变革。
几乎所有参加论坛的大学校长都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共同解决,大学忙于排名忙于发表论文,势必会影响教学及研究工作。作为战略性思考,大学一定要植根本源,脚踏实地教书育人,去做一些对人类文明和历史进步有贡献的事情。他们呼吁,“校长们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地球看世界,真正去做一些对中华民族乃至对世界文明有帮助的事情。”这是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从一个宇航员自太空看地球时的描述中所产生的感悟。
校长们形成的共识可以用新竹交通大学校长张懋中的话来概括,“我们要在下一个百年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站起来、强起来了,责任重大,因此现在我们要做的事其实就是营造氛围、奠定基础,为后代打基础。”
据悉,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校长联谊活动,自2005年发起举办,旨在搭建一个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之间就高等教育发展深入交流合作的平台,每年举行一次。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校长 海峡两岸 港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