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乌干达乡村里的中文课堂
新华社乌干达卢韦罗8月30日电 通讯:乌干达乡村里的中文课堂
新华社记者张改萍
“同学们跟我读:我住在阳光小区……”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以北80公里的卢韦罗区珠穆朗玛学校,本土中文老师摩西·阿波罗正在给学生们上中文课。
阿波罗31岁,中等身材,相貌端正,身着一件基滕格(当地传统服饰)外套,温文尔雅。他一遍遍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并用英语释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008年,阿波罗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赴华留学,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和大连外国语大学就读,学习国际贸易和汉语国际教育。2015年,阿波罗硕士毕业后回到乌干达,受聘为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2017年2月,阿波罗来到珠穆朗玛学校教中文。除了教珠穆朗玛学校500多名学生学中文外,阿波罗还给附近的珠穆朗玛小学近200名学生上中文课。
史密斯·穆吉沙是阿波罗的学生,学习中文一年多,“阿波罗教中文,也教中文背后的中国文化”。“他教我们怎样正确使用筷子以及筷子文化,告诉我们尊重中国文化。”穆吉沙手拿一双竹筷,一边比划一边说。
安吉拉·奈伊瑞柯上初二,来自南苏丹。她对记者说,“阿波罗老师讲课很有趣,他用亲身经历向学生讲解乌中语言和文化差异。”奈伊瑞柯想当一名工程师,“当我返回祖国南苏丹时,希望自己能到当地的中国公司工作”。
高二学生凡妮莎·卡维汪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律师,有一天能够为在乌中企提供法律服务。“回到家里,我将阿波罗老师白天课堂上讲的中文说给妈妈听,希望她未来也能和我一起说流利的中文。”
作为学校唯一的中文老师,阿波罗每天课程安排都很满,有时要从上午8时多一直忙到晚上6时。“一个班通常60多个学生,为了让后排的学生看得清楚,我通常提前制作汉字卡片和条幅挂在教室里,便于学生学习。”
尽管学校条件简陋、学生缺少中文课本和辅助教材,阿波罗仍在努力地从事中文教学工作。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也给了卢韦罗区的中文课堂许多支持,常邀请阿波罗和他的学生参加活动,有时还会将活动安排在珠穆朗玛学校举行。
阿波罗不仅在学校教中文,还把课堂搬上了电视台。每周五晚7时至7时30分,阿波罗用卢干达语主讲的中文教学节目在当地电视台播出。
阿波罗也因此成了当地名人,“有时走在商场或街上,会有人认出我,听到一句‘谢谢你教我们学说汉语’,让我很知足。”
在他看来,中文教育应该深入到乌干达农村和偏远地区。在乌干达农村,有许多中国企业从事各种投资、经营活动。“这些企业需要和当地人打交道,也需要招揽大量当地人工作,在当地大力普及中文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大有可为。”
“传授中文知识,开拓学生们视野,拓宽他们未来就业渠道;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乌干达人了解中国,促进民间交往,这是我的职责所在。”阿波罗说。
谈到未来,阿波罗希望能到北京攻读博士学位。“梦想着以后能在乌干达开办一所自己的语言学校,培养更多的乌中友谊传播者,桃李遍天下!”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乌干达乡村中文课堂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