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故宫养心殿正式启动修缮 首次发现的彩绘宝匣正脊现身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左)与老院长郑欣淼一起将宝匣取出。

养心殿建筑残损病害现状。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蓝天白云下,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与老院长郑欣淼相携,攀上养心殿屋顶,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宝匣从正脊中央取出,交给故宫古建部副研究馆员徐超英。顾不上摘下白手套,单霁翔就兴奋地宣布:“这是故宫发现的第一个有彩绘的宝匣。”
取宝匣,意味着这处住过8位清代皇帝的宫殿正式开启百年大修。预计2020年6月30日前,养心殿将重焕昔日风采,迎客进殿。
飞龙宝匣送至文物医院
百年风雨,金瓦红墙也有蒙尘。昨天,养心殿被灰色的硬板式围挡包裹住,不用绿色软围挡,是为了不影响宫里色调。
养心殿大殿屋顶上,一个方正的盒子被取出。这是宝匣,紫禁城重要宫殿建筑屋顶最中一块脊筒子里面一般都会放置宝匣,以求雨避火、趋利避害。与以往见过的宝匣不同,这次取出的嘉庆六年宝匣外表呈现红色,上面绘制飞龙。“这是故宫发现的第一个有彩绘的宝匣。”单霁翔说。
“宝匣不能在现场粗暴打开,要到文物医院实验室的环境仔细处理。”单霁翔介绍,一般宝匣内会存放有五金元宝、五色宝石、五经、五色缎、五色线、五香、五药、五谷等祈福、辟邪的物品。“我们希望可以在匣内找到一些文字类的东西。”
留存清代8位皇帝痕迹
根据养心殿区域现状和保护计划,此次修缮包括遵义门内的养心殿、工字廊、后殿、梅坞等13座文物建筑及其附属的琉璃门、木照壁等。修缮建筑面积约2540平方米。
清王朝12帝,包括雍正、乾隆在内,8位皇帝将养心殿当作寝宫。“这次研究性保护项目的目标是既要减少对古建筑不必要的扰动,又要保持该建筑完整和健康的状态。”单霁翔说,“宫殿的结构因不同皇帝而变,越来越复杂,加之每一段时间木结构大殿就需要岁修,墙壁上、瓦面上可能都留下各代记忆。更难得的是,这儿已经百余年没有大修过了。因此,这回修缮要尽可能读懂这些信息,并将其保留下来。”
修缮过程中,故宫将对养心殿各类古建筑,包括文物建筑、影壁、墙、门、院落地面与排水系统的空间特征、材料、结构、构造、历史文献、营造技艺进行完整记录、系统研究和科学修复;利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科学真实地揭示古建筑历史信息,并严格以历史信息为修缮依据,对建筑进行病害去除和结构加固;对修缮过程进行全方位、科学的记录,为后续研究和今后的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真实、详细的历史资料。
开放面积有望增至80%
“既要使建筑的历史性、真实性得到充分体现,又要满足对外开放的要求。”单霁翔说,这是故宫给自己提出的要求。2020年6月30日,养心殿将重新迎客。开放面积从曾经的30%扩大至80%,甚至90%。
届时,观众不必再隔窗看殿,而是“穿越百年”,走进清代皇帝使用时间最长的理政场所,回顾清末垂帘听政、宣统发布退位诏书的历史瞬间。
新闻内存
养心殿历史
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六月。万历二十二年曾修葺。
清初沿用明代养心殿,顺治朝曾作为皇帝的寝宫之一。
康熙朝以后,养心殿的功能有了变化,康熙初年于此设养心殿造办处。康熙三十年,造办处始迁往慈宁宫南面之茶饭房,康熙四十七年全部迁出。养心殿还曾作为皇帝日常学习、接见臣工的场所,御膳房曾设于此处。
自雍正元年起,养心殿成为了皇帝的寝宫和日常理政的中心,取代内廷乾清宫的地位,成为清代宫廷政治活动的中心,见证了清代历次内政外交、帝王崩逝、权力易主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记者 刘冕)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养心 宝匣 修缮 故宫 建筑


SpaceX完成今年第18次发射 二手火箭将卫星送入轨道
三江源国家公园首次拍摄到黑狼活动影像
世界最大跨度双层公路悬索桥开始架梁
候鸟来的季节
华盛顿迎来今年首场降雪
NASA发现大型冰山崩解 正持续观察频率变化
法国举行巴黎连环恐袭事件三周年纪念活动
美国加州山火肆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