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与东盟“构建创新共同体” 区域经济腾飞迎来新机遇
新华社南宁9月14日电 题:中国与东盟“构建创新共同体” 区域经济腾飞迎来新机遇
新华社记者 夏军
正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构建创新共同体”引发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商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共鸣。与会代表认为,创新合作将引领未来发展潮流,推动中国-东盟迎来区域经济腾飞新机遇。
高新技术领域创新合作带来丰硕成果
今年是中国—东盟创新年,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创新合作贯穿于整个会期经贸活动中,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区块链创新合作等多个论坛备受关注,先进技术展区比往年扩大一倍。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这充分体现中国-东盟创新成果及创新合作的发展新趋势,为双方合作注入了新动力。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不断享受高新技术领域创新合作带来的丰硕成果。中国发射了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并联合老挝成立合资公司运营管理,向湄公河地区提供卫星电视广播和卫星通信服务;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光学遥感卫星高分四号为东盟国家提供防灾减灾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为东盟地区的陆地和附近海域提供5米定位精度服务。“泰国许多领域都在使用北斗系统。”泰国比谷索拉道路服务公司总经理瑞克希·欣提帕塔那蓬说。
自2013年以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牵头组织举办了大量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活动,对接项目上千个,促成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签署了一批合作协议,推动了一大批农业、新能源、生物技术、化工等领域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快速向东盟国家转移,解决了东盟国家发展急需,甚至填补了某些领域空白。
创新合作正向各领域深度拓展
部分参会的专家学者敏锐察觉到,如今中国与东盟对高新技术领域创新合作越来越重视。数字化、智慧化等创新模式正成为中国和东盟一些企业发展的共识。
在本届博览会上,许多中国企业将本公司最前沿的创新产品进行展示,积极开拓东盟市场。智能制造、无人机产业融合等相关论坛和新技术新产品备受热捧,阿里云的“工业大脑”、京东集团的“智能物流”引起各界广泛兴趣。
京东集团无人机产业中心总经理刘艳光表示,京东物流正在积极构建国际业务,东盟是公司非常重视的区域之一。深圳高科新农技术有限公司根据往届博览会上获得的需求信息,研发了适合东盟地区的农用无人机并积极参展。公司董事长毛越东表示,她期盼这些创新产品在东盟国家打开市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东盟物流协会12日在南宁联合发布中国—东盟国际供应链合作倡议,提出要促进供应链合作向智慧化、数字化转型,推进标准化合作;促进物流体系向运营、管理数字化以及配送网络化转型。
不仅如此,中国与东盟各国正尝试搭建大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应对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共同挑战。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东盟环境信息共享平台正式启动,中国气象局东盟大气探测合作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推动这一领域的信息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与东盟各国对创新驱动充满期待
东盟多国政要表示,当前科技和创新已成为推动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动力,希望能够不断巩固发展与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助推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目标的实现。
一名长期研究东盟问题的专家认为,“中国—东盟创新年”是一大契机,双方应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新领域,开辟出更广阔务实的合作天地,给双方民众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说,中国将与东盟加强创新领域的战略对接,进一步激发经贸合作新动力,建设创新发展新高地。
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上,多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认为,大数据正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它能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极大提升政府整体数据分析能力,提供社会治理新途径。中国和东盟各国应该携手加强合作,缩小环境信息和数据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东盟 中国 创新 合作


全国多地遭大雾笼罩 局地能见度不足50米
第18届肯尼亚拉穆文化节落幕
俄罗斯庆祝北极熊日 女童冰天雪地挑战冰桶
白俄民众重演拿破仑时期战役场景
欧盟通过英国“脱欧”协议
黎巴嫩举行阅兵庆祝独立日
纽约举行2018感恩节大游行
河北衡水:非遗文化进课堂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