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这个中秋节,内地和香港更近了

上图 9月23日拍摄的香港西九龙站“一地两检”通关口。新华社记者 吴 涛摄

右图 乘坐首班从内地驶往香港的高铁到达香港西九龙站的乘客留影纪念。本报记者 崔国强摄
9月23日6时44分,G5711次高铁列车从深圳北站徐徐开出,7时03分正点抵达香港西九龙站,这是首班从内地驶往香港的高铁,标志着广深港高铁全线贯通,香港首次连入祖国高铁网。今后,每天将有100多趟高速动车组往返内地与香港之间,将大大缩短内地与香港的时空距离,增强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协作;强劲提振粤港地区经济融合发展,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繁荣发展;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今年31岁的陈文静带着女儿来香港过中秋节。“原来从深圳到香港不仅路程时间长,而且通关排队时间也长。现在坐高铁时间短,‘一地两检’通关也快,而且只需75元,车上乘务员对我们也特别友爱。”陈文静高兴地说。
据广铁集团统计,香港回归祖国21年多来,连接粤港两地的铁路运客已突破10亿人次。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建成通车,广州到香港之间的铁路运行时间最短仅需47分钟,进一步缩短了内地与香港间的时空距离。
港铁公司常务总监金泽培认为,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使得粤港城市间“内循环”大大加速,也改写了粤港地区人们的出行版图,跨区域“同城时代”即将到来。铁路部门预测,到2020年左右,广深港高铁年均客流量将达8000万人次,相当于把高铁沿线广州、东莞、深圳和香港4大城市常住人口移动2次。
“19分钟,这是我担任列车长以来,从始发站到终点站时间最短的一趟列车。时间很短,但我觉得是一个巨大的跨越。”G5711次列车长侯蕊婷说。
跨越的不仅是时间。在1979年广九直通车恢复运行初期,乘客几乎全是香港同胞,以及从香港口岸进来的外宾、华侨、澳门和台湾同胞。大批香港同胞乘坐直通车返乡拜亲祭祖、投资兴业。广九铁路日益成为粤港地区经济融合发展的“黄金线”。
65岁的港商刘兰新就是其中之一,30多年前他从香港回家乡投资创业,目前已定居佛山。“上世纪80年代,广州至香港的公路不是很顺畅,坐火车最方便。当年我们很多广东顺德籍的香港人都会回家乡投资,经常背着几十万港币往返于广州与香港之间。”刘兰新说,“现在坐广深港高铁又快又安全,而且车上环境和服务都有了提升。这个中秋节,我觉得内地和香港更近了”。
如今,广九直通车旅客组成已转变为以内地出境游客及商务人士为主,特别是自2003年内地与香港、澳门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开放个人赴港澳游等政策后,赴港旅游购物和从事公务商务活动的内地客流飙升,高峰时比例达八成。2011年底广深港高铁广深段通车运营后,高铁客流更是呈现井喷之势,每天客流高达18万人次。
为给广大旅客提供优质服务,广深港高铁沿线各站在候车区更新不锈钢座椅6900张,在检票口区域设置重点旅客候车专座,在站内哺乳室配置婴儿护理台、婴儿床、饮水机、电源、座椅等设施,在无障碍卫生间设置婴儿护理台和安全座椅。
除了“硬件”,“软件”提升也很重要。10时08分,记者乘坐的G6524次列车到达深圳北站。在这里,记者看到车站正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客运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据了解,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组织列车员“粤语、英语、普通话”三语培训,培训合格方能上岗。侯蕊婷表示:“我们还要努力学习服务礼仪、应急知识、客运规章,大家一休班就啃书本,补齐自身短板,努力为旅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广深港高铁全线通车,将使内地与香港联系日益紧密,更折射出香港同胞与内地人民血浓于水、盼望与祖国大家庭共同向美好生活进发的不舍亲情。”中国铁路总公司客运部主任黄欣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崔国强 杨阳腾)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香港 内地 高铁


宪法日活动进校园
奥地利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即将返回中国
纽约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活动
“2018澳门光影节——时光澳游”开幕
阿联酋庆祝国庆日
壮族山歌进校园
邯郸至莫斯科中欧班列首发
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