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科技日报批清华:11篇论文早被撤,媒体报道后才公开

2018年10月22日 09:49 | 作者:张盖伦 陈瑜 |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那么,他们的学术不端行为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研究者蒂艾宁(Tiainen)告诉撤稿观察网站,他们之前不断接到一位审稿人的邮件,要求他们引用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论文。很明显,这位审稿人希望增加自己论文的引用量。

审稿人表现得过于急切又强硬,激发起了这位研究者的反叛心理——我倒是要看看,你要我引用的论文究竟是什么来头?

这一“好好看看”,就看出了意外收获。蒂艾宁和团队从被要求引用的论文开始“顺藤摸瓜”,发现唐国翌团队的论文中,有两篇结论几乎一样,有16篇只是对文章和图表进行重新编排和略微修改……于是,他们向相关期刊编辑部揭发了此事。  

专家:莫错把成果量化指标当成研究本身

为何名校会身陷“撤稿门”?

段伟文表示,从清华的撤稿事件可以看出,低水平、低质量和虚假研究大量存在,但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学术不端的一个重要诱因,是相关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错把一些成果量化指标和学科评估结果当作科学研究本身,诱使部分科研人员为追求量化评分不择手段,在偏离科学研究的本义和违背科学精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段伟文认为,现如今科研界出现了一些问题:定向研究使科研活动变得更加浮躁,每个人都急于拿新的项目,而不愿意质疑与之关系不大的数据与实验的真实性;在科研文化上,对成果数量和所谓期刊等级的强调与科学精神相去甚远,制造了大量低水平成果甚至虚假成果;科研人员的相对过剩与过度竞争,使发表论文的目标被扭曲为职业生涯目标…… “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使研究者的个人目标与科学研究的目标发生了方向性冲突,这种冲突所导致的研究行为的扭曲,又很难通过现有机制得到系统性防范。”段伟文坦言。

他的建议是,要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的自治功能,也要从科学研究的范式变革入手,倡导“开放科学”,强调数据、研究过程和成果的共享。“这种机制至少可以先在得到研究基金支持的相关项目中试验推广,它的实施可以减少重复性研究,提高研究资源的使用效率,使科研质量更有保证。”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1日电)

编辑:周佳佳

01 02

关键词:科技日报 批清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