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消费者理念转变 红火“双十一”展现中国经济活力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中国百姓的“双十一”消费,正在从“淘便宜”提升至买品质,从冲动消费成长为理性购买,消费者理念的巨大转变,正在成为加快企业创新步伐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消费者以瞬间“清空购物车”的方式证明,中国的消费没问题,中国的经济没问题。
今年11月11日,“双十一”迎来了第十个年头。据有关研究机构预测,2018年“双十一”期间,包括天猫、京东、苏宁等在内的全行业电商平台销售额将超过3000亿元。
十年间,一个原本普通的日子,从起初的“光棍节”发展为隆重热烈的全民购物狂欢节。“双十一”记录了国内电商乃至整个零售行业快速发展的轨迹,“双十一”的热闹以及不断刷新纪录的电商成交额,已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的最佳窗口之一。
诚然,众多消费者在快乐“剁手”的过程中,也会不时吐槽。电商们为了争夺消费者,花样翻新推出“打折券”“预付款”等各种营销套路,令人眼花缭乱之余不禁感叹: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同时,近年来随着电商交易量迅猛增长,“双十一”期间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也日益突出。但是瑕不掩瑜,“双十一”的购物车见证了整个社会商业、支付、物流与服务的不断提升,中国消费者也体验到了“足不出户买遍全球”的愉快。
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面临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中国“双十一”的成交额更加成为关注焦点。此前曾有西方主流媒体预测,今年的“双十一”数字不会像往年那么亮眼,事实证明有关预测是错误的。中国消费者以瞬间“清空购物车”的方式证明,中国的消费没问题,中国的经济没问题。
年年“双十一”,今又“双十一”,而今年中国电商靓丽的“双十一”业绩尤其不应被小视。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今年“双十一”期间,各家主要电商销售额继续大幅增长,这表明伴随需求结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持续升级,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双十一”销售额持续攀升,凸显了中国仍然拥有巨大消费潜力,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中国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不断演变的购物选择,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数据显示,相比十年前,近几年“双十一”期间,消费者购买商品越来越趋向于高端化、品质化。如去年“双十一”期间,京东的母婴类商品下单比2016年增长近70%,对品质要求较高的美妆个护、食品酒类、生鲜类商品下单金额比2016年增长均超过80%。中国百姓的“双十一”消费,正在从“淘便宜”提升至买品质,从冲动消费成长为理性购买。消费者理念的巨大转变,也正在成为加快国内企业创新步伐,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出口大国不一定是经济强国,但进口大国一定是经济强国。扩大进口是我国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推进贸易更加平衡发展的必然要求。可喜的是,全球购、买全球已经成为“双十一”消费新趋势。近几年“双十一”成功实现了全球化,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产品输出地。“双十一”期间越来越多面向全球的中国“购物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也将成为提升我国对外贸易话语权和定价权的砝码。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体现中国经济活力的晴雨表。敢于花钱,敢于“清空”长长的购物单,中国消费者用手“投票”表达了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企业、商家还有监管部门应当跟上消费者的脚步,共同促成一场全面深刻的消费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切实迈向高质量发展。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红火“双十一” 中国经济活力


学剪纸 迎新春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会见德国外长马斯
红红火火中国年
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
火车站里的交响音乐会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