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文理结合开拓创新 科技考古在前进
今天,考古学已经逐渐成为一门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目的、广泛采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学科。能否在考古学研究中更加广泛、有效地运用多种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更加全面地获取各种资料和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考古学研究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标尺。
利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开展考古学研究,我们统称之为科技考古。科技考古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两点:一是在依据人工遗迹和遗物的形状特征,完成构建不同时空范围内考古学文化谱系这个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考古资料,深入探讨古代历史发展的特征、动因、机制和规律。要完成这个目标,仅仅依靠探讨人工遗迹、遗物的形状特征是远远不够的,开拓更多的研究领域,全方位获取各种信息就成为当务之急。二是自然科学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深化,有力推动了考古学研究在思路、方法和内容上的创新。比如,曾经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碳十四测年方法的确立,为探讨考古遗址的绝对年代奠定了坚实基础;第四纪研究的深入,推动了古代环境和人地关系的研究;体质人类学、植物学、动物学的发展,对开展考古遗址出土的人骨和动植物遗存研究,是一个巨大的帮助;基因测序、同位素分析在完成现代研究的基础上,在古代生物遗存研究中也开辟了新的天地;材料学、物理学和化学分析都参与到对人工遗物的研究中来,用测试分析结果深入探讨考古学问题,独辟蹊径。正是在以上两个背景下,科技考古自上个世纪50年代正式兴起,逐步发展,推进的势头越来越迅猛。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工作

无人机航拍二里头遗址五号宫殿基址。
目前的科技考古可以按照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对某些肉眼看不到的特定对象进行测试和分析,按照科学的依据提出结论。比如年代测定、古DNA研究、同位素研究、有机残留物分析等;另一类是对与古代人类活动相关的自然环境、古代人类的骨骼、与古代人类生产与生活直接相关的对象进行研究,得出比较客观的推测或结论。这类研究往往包括多种学科、技术与方法,如环境考古、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冶金考古、陶瓷器科技考古、玉石器科技考古等。从根本上说,这两大类研究都必须以考古学研究的目标为指引,以考古学研究的问题为导向,强化科技方法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当今的世界考古学研究中,科技考古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考古学在科技考古各个领域成果显著、引人注目。比如,通过碳十四年代测定,构建起中国新石器时代各个考古学文化和夏商周时期的整体年代框架,为考古学比较研究提供了时间标尺。通过环境考古研究,对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个地区古代人群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开展活动,形成各自的人地关系特征有了整体上的把握。通过人骨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可以依照不同地区出土的人骨特征划分类型,自商周时期开始,这些人骨类型出现混杂的现象,暗示当时出现了较大范围的人群流动。通过动物考古,明确了古代的六畜起源并非都在中国土生土长,马、黄牛、绵羊和鸡都是从中国境外传入的,这和植物考古研究五谷的起源,发现小麦也是从中国境外传入的结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古DNA研究,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的陕西省西安市杨官寨遗址已经是父系社会。通过碳氮稳定同位素的研究,为确认生活在不同时空范围内古人的食物种类和数量提供了科学证据。通过残留物的分析,发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河墓地中距今3600年前已经有用牛奶制成的奶酪。通过冶金考古研究,揭示了古代获取铜、锡、铅等矿料,制作陶范,冶炼浇铸,制成青铜器的整个生产流程。通过陶瓷器科技考古研究,判明陶器、原始瓷的起源时间、制作工艺特征。通过玉石器的科技考古研究,认识古人利用各种石材的材质,探讨古人制作玉石器的制作工艺。以上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展了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为探讨古代历史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依据和认识。
如以集大成为例,首推科技考古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的应用。二里头遗址被誉为“最早的中国”,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大文化工程里,专门提到建设“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我们通过科技考古各个领域的研究,确认二里头遗址的绝对年代大致为公元前1750年至1500年,历时250年左右。当时气候温暖湿润,由于现今在二里头遗址北面流过的洛河当时在二里头遗址以西改道,转而向南汇入伊河,形成伊洛河,使二里头遗址的北面与邙山连为一体,从大格局上看,这种北依邙山南傍伊洛河的地势,颇有王者气派。二里头遗址的居民在这片土质肥沃的二级阶地上建立都邑。当时人的健康状况较好,可持续发展的粟、黍、水稻、大豆等多种农作物生产已经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生业基础,猪、狗、黄牛、绵羊等多种家畜饲养保证了古人的肉食来源。在祭祀活动中,当时人也利用这些家养动物发挥与神灵和祖先沟通的特殊作用,另外,可能还存在剪羊毛,编织毛织品的行为。在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把多块陶范巧妙组合在一起浇注铜、锡、铅三元合金的青铜器,至此,二里头人终于在由中亚地区传入的只能用二块陶范制作小件铜器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开启了制作鼎、爵等青铜礼器的中国青铜时代。制作牙璋等玉器、用绿松石片制作礼器的专门性技术更加完善,已经对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这些产品是王和贵族专用的。陶器制作的规模化生产进一步稳定,出现了专门用于礼制或贵族的陶器生产部门。当时已经能够做到依据石器的功能特征选择不同的石材制作石器,被利用的石材多达30余种。可以说,适宜的自然环境、较高程度的农业及手工业生产力水平、专业化分工的巩固及当时已经存在人口和家养动物的对外交流等,均为距今3700年左右早期国家在二里头的形成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经济基础及开放的文化氛围。这些科学认识,依据以往考古学家对人工遗迹和遗物形状的研究是无法获取的,是填补历史空白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展望未来,科技考古必将在考古学研究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推动中国考古学更上一层楼,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考古学故事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编辑:杨岚
关键词:研究 考古 科技 考古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