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萧红与塔斯社重庆分社

1938年9月中旬,鲁迅先生的得意门生、著名女作家萧红,怀着七八个月的身孕,从武汉来到重庆,不久就到远郊的江津白沙镇,投靠东北作家、友人白朗、罗烽夫妇,在那里等待生产。11月下旬,萧红在白沙产下一子,不幸夭折。12月初她离开白沙返回重庆,和日本友人池田幸子同住在米花街(今称八一路———作者注)一小巷深处,开始了她与塔斯社重庆分社的一段渊源。
接受罗果夫采访
抗战时期,苏联塔斯社重庆分社坐落在重庆市区学田湾枣子岚垭。1938年12月22日,塔斯社记者、塔斯社重庆分社社长罗果夫,欲慕名采访新近返回重庆的萧红,萧红应邀来到塔斯社重庆分社。
罗果夫想从萧红那里了解她与鲁迅第一次见面的情形、鲁迅与瞿秋白的交往与友谊、写作鲁迅在上海时期的生活与创作应注意些什么……萧红向罗果夫讲述了她和萧军与鲁迅相识的经过,讲述了她在鲁迅先生的支持下出版自己的成名著——小说《生死场》的过程,并回答了罗果夫向她提出的问题。因为,两年多以前苏联就翻译出版了萧军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
萧红说,她和萧军的小说在上海问世,倾注了鲁迅先生的心血。当年,萧红和萧军是夫妻关系出现在鲁迅先生面前的,因此,面对罗果夫的提问她无法回避萧军,虽然她与萧军最后劳燕分飞,但在罗果夫面前,她仍将萧军称为“我的第一个丈夫”,平静地向罗果夫讲述了她和萧军当年在鲁迅身边的一些往事。
萧红还向罗果夫讲述了她所知道的鲁迅与瞿秋白的友谊,以及其他左翼文化人和鲁迅的来往。罗果夫又问萧红,还有谁比较了解鲁迅的生平?萧红建议他去采访鲁迅的两个弟弟,鲁迅的老朋友许寿裳、蔡元培,学生韦素园、孙伏园、许钦文兄妹;此外,还有作家台静农以及俄文翻译家曹靖华等。
很显然,罗果夫的这次采访,大约是为其写作鲁迅的生平传记做准备。据说,后来萧红曾以回忆录的形式印行过他们的谈话,这是篇幅不大的单行本,印数不多,连罗果夫也没有保留一册。罗果夫回国后,写了一本题为《回忆我搜集鲁迅材料的时候》一书,他在书中也披露了这次对萧红采访的详细内容。
与老同学重逢
萧红来枣子岚垭接受采访,还得到一个意外的收获,邂逅了中学同学张郁廉———罗果夫与萧红之间的翻译。
张郁廉从小被寄养在黑龙江哈尔滨市的一个白俄家庭,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1928年至1930年,萧红和张郁廉二人同时在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就读,是上下届同学,在校期间两人略有交集。萧红中学没有毕业,阴差阳错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从哈尔滨到青岛再到上海,一路走来,后在鲁迅的奖掖和扶持下,登上了中国文坛。张郁廉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参加了1935年北平学联发动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后来,因为俄语娴熟,先后在中央社、塔斯社从事新闻采访和翻译工作,是我国第一位采访战地新闻的女记者。
老同学意外重逢,心里都有说不出的喜悦,于是,两人倾诉完衷肠之后,就在塔斯社这幢石块砌成的两层洋楼前拍照留念。
这一天,正是萧红生了小孩刚过满月的时候,所以照片中的她,神色显得有些浮肿憔悴,还要张郁廉略微扶持一下。这张照片,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葛浩文的著作《萧红评传》(台湾:时报出版社,1980年6月出版)里,但书中只是简单说明“萧红与其哈尔滨女中同学(1939年摄于重庆)”,没有写出“哈尔滨女中同学”的真实姓名,以致后来被误传为“张玉莲”;且注明的拍摄日期也是错的。
这张萧红在塔斯社重庆分社与同学张郁廉合影的珍贵照片,对研究萧红在重庆的一段经历,研究她当时的社交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把萧红介绍给苏联读者
1939年10月,苏联大使馆为纪念十月革命,要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庆祝会在枇杷山苏联驻华使馆内举行(大使馆建筑物至今仍完好地屹立在重庆中俄友好医院内,也就是重庆市人民医院第三院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笔者注)。萧红和端木蕻良应邀参加,他们特地从北碚赶到重庆,住在一家旅馆里。他们之所以受到邀请,是因为著名作家、翻译家曹靖华向苏联大使馆文化参赞的举荐。
曹靖华专程来旅馆看望萧红。见到曹靖华,萧红感到高兴和亲切,因为他是鲁迅先生的朋友,萧红曾读过他翻译的苏联小说《铁流》,深受感动;而且,他长期在苏联工作和生活,跟中国文艺界没有太多的联系,至少不是萧军小圈子内的朋友,所以,萧红向他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畅谈了个人经历和所受的委屈。曹靖华感叹道:“认识了你,我才认识了生活……以后不要再过这种生活了!”“然而当萧红准备和T君(即端木蕻良———笔者注)去香港的时候,曹靖华先生没有肯定地说:‘你不要去,想法在重庆住下来休养吧!’据C君(即骆宾基——笔者注)说:‘只要他这样说一句,萧红就会留下来的。’这是萧红逝世前向他不止一次表示过的遗憾。”(骆宾基:《萧红小传》)但曹靖华后来却对朋友们谈起:“如果萧红听我的劝说,也许她还能看到东北光复、祖国解放,也能重回呼兰河,见到故乡的大豆、高粱……”
一年前的塔斯社重庆分社社长罗果夫,如今已是苏联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著名的汉学家,他想给苏联读者译介一批中国的抗战文学,于是请中苏文化协会的曹靖华为他介绍作家和作品。曹靖华向他推荐了萧红和端木蕻良两位东北作家,说他们率先在中国文坛发表抗日文艺作品。其实,罗果夫一年前就与萧红相识了。
于是,在萧红和端木蕻良的协助下,罗果夫翻译了他们的小说;萧红在重庆撰写的、以歌乐山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莲花池》、端木蕻良的《风陵渡》,被罗果夫收录在莫斯科出版的《中国短篇小说选》中(其余六篇是:茅盾的《林家铺子》、老舍的《被占领的城市中》、张天翼的《华威先生》、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灯笼的故事》、司马文森的《栗色马》)。因此,罗果夫也成了将萧红和端木蕻良的作品介绍给苏联读者的第一人。
1939年12月24日,罗果夫最后一次见到萧红,数日后他便回国了。罗果夫途经新疆迪化(即今乌鲁木齐)时,遇见了茅盾,他们谈到了萧红和端木蕻良。此事,茅盾在1940年3月28日给诗人蒋锡金的信中曾有提及:“罗果夫路过这里时曾与晤谈,彼时端木和红姑(即萧红)尚未赴港,罗于端木、红姑皆赞许……”
(作者系文史作者、重庆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杨岚
关键词:萧红与塔斯社重庆分社 萧红与塔斯社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