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当U盘已成往事:关于青春,你还记得什么?
2005年是U盘发展最为辉煌的一年。那一年,第一批80后初入职场,第一批90后也到了逃课去网吧的年纪。也是在那一年,许多人认识了SKhynix、Micron、金士顿等一批U盘品牌。
市场爆发式增长,U盘的容量从8M发展到了128M、256M、512M、1G、2G、4G、8G、16G,直到现在的32G、64G、128G、256G、512G、1T。
除了储存,U盘也演变出了更多形态。从功能上,出现了广告U盘、防水U盘;从外观上,出现了液体U盘、金属U盘、竹木U盘……
这些变换无非是应用领域,以及外观材质形态的改变,和产品本身进化改变并无关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云存储取代U盘的地位。
2010年左右,被称为“移动存储第一股”朗科科技业绩开始疲软。直到今天,朗科科技的营收和利润,增长都不稳定。由于其常年专利官司不断,被许多人调侃为“靠打专利官司为营生”。
和朗科科技业绩一起下滑,还有U盘的价格。2008年,4G内存的U盘售价约为100元左右,8G内存、16G内存价格在200、450元左右。
到了2018年,不同品牌256G的U盘的价格也才200-400元之间。
朗科科技坦言,云存储、云计算、移动互联等趋势性新行业正在对移动存储行业构成严重威胁,公司主营业务存在持续大幅下降甚至难以为继的风险。
新的秘密走进网盘
“易丢”——小巧成了U盘的缺点。现在,网盘流行的时代,U盘逐渐沦为“赠品”、“配饰”,内容的交互从U盘时代的“拷来拷去”变成了“传来传去”。
网盘的概念在2005年就被人提起,真正的个人网盘存储时代,是以2012年金山快盘赠送100G云存盘开始的。随后360、百度等加码1T进入网盘大战。
没有时空限制的网盘,避免了“找U盘、丢U盘”的痛苦循环,让记忆不再颠沛流离。

“求资源”、“共享网盘”……新的信息交互方式产生,新的秘密走进网盘。
但很快,共享网盘成为滋生淫秽色情信息传播的温床。
2016年3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布了6起利用销售云盘(网盘)账号和密码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牟利的案件,360云盘、乐视网盘、115网盘等云存储工具被点名。
警钟敲响,整治利剑出击!
随后,115网盘、腾讯微云的中转站功能关闭; 新浪微盘、金山快盘、华为网盘等曾经很有名气的网络云存储宣布关停服务。
目前,排名前十的个人云存储品牌只剩下一半:百度云、360云盘、天翼云、腾讯微云等。
作为一名程序员,于林对此感悟颇深:“把信息储存在网盘里,内容就真的安全吗?”
在他看来,个人信息、资料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为安全的。 “大数据时代,我们都在裸奔,隐私和公开的界限变得模糊,区别只有我们追不追究。”
网盘给用户带来的不安全感,让许多人再一次回忆起了和U盘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现在,谁还在用U盘?
于林感叹:“抛开某些特殊职业对储存信息的保密性要求,普通人使用U盘除了跳槽拿去打印简历以外,估计都是吃灰(闲置)吧。”
于林是普通人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其实我一直都崇尚无线,我买打印机坚决必须要能无线打印。”但这样,他得频繁地使用着U盘、移动硬盘。
从大学时代开始,于林就一直尝试用树莓派自己搭建了自己家的局域网盘。2年多时间,他利用一个1T的移动硬盘搭建了一个 “自己家的数据中心”,家里的2个手机、1个平板、1台电视以及监控器的数据全部集成在这个数据库里。

于林表示,这只是自己的一个爱好,自己身边的人一般还是会选择网盘这种线上储存形式。
“记忆,永远都在。”这是金士顿2013年所推出的品牌主张,但你U盘里的记忆还在吗?(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U盘 往事 青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